跳至主要內容

雷達圖像廊




歡迎來到天文台的雷達圖像廊。

自1959年開始,天文台已利用風暴探測天氣雷達作監測天氣及預報,期間亦應用了好幾代天氣雷達,各款雷達在不同年代都捕捉了市民及天氣預報員均有興趣的天氣現象。如有興趣了解香港天氣雷達的歷史及其運作原理,請到以下網址參觀:

香港天氣雷達觀測

香港天氣雷達觀測五十周年紀念特刊

圖像廊搜羅了在惡劣天氣下所拍攝到的雷達圖像,如熱帶氣旋、暴雨、雹暴及雷暴。此外,一些在特別的大氣狀態下或由於雷達本身的運作特性所引致的「假」降雨現象,都會包括在圖像廊內,讓讀者在詮釋雷達圖像時多加留意。

除了提供氣象雷達的資訊外,我們還希望透過本圖像廊提高市民在防災方面的意識。

圖像廊
風暴及降水 拍攝日期 簡述
黃昏雷暴 2003年8月31日 即使距離很遠的熱帶氣旋有時也能為香港帶來雷暴。
颮鋒 2003年8月4日 傾盆大雨能帶來強烈的陣風, 其最前緣被稱為颮鋒。
局部地區驟雨 2003年7月1日 在雷達圖像上,局部地區驟雨顯現為個別的小點。
冬季下的雨 2003年1月6日 在冬季,雨一般是由冷暖氣團相遇所引起。
冬季的雷暴 2002年12月19日 冷鋒在秋冬季也可帶來雷暴。
龍捲風 2002年5月20日 位於大欖涌的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在2002年5月捕捉到一個龍捲風。 這是該雷達自1998年投入運作以來首次探測到龍捲風。
颮線 2001年5月9日 颮線中的狂風雷暴。
雹暴 2001年4月9日 香港平均每一至兩年出現一次冰雹,而一般會在春季發生。
暴雨 2000年8月24日 熱帶氣旋在沒有正面吹襲的情況下,有時也能帶來大雨。


熱帶氣旋 拍攝日期 簡述
颱風杜鵑 2003年9月2日 擁有雙重眼壁的颱風。
強烈熱帶風暴黑格比 2002年9月11日 黑格比具有不對稱的雨帶分佈。
颱風玉兔 2001年7月25日 玉兔的螺旋雨帶是熱帶氣旋的典型特徵。


「假」降雨現象 拍攝日期 簡述
海雜波 2003年7月24日 海雜波是一類「假」的回波,是由海面的大浪反射雷達微波而引致。
二次傳輸回波 2003年6月19日 遙遠的雨區有時能在雷達圖上顯現成二次傳輸回波。
異常傳播 2003年5月31日 在某些天氣狀況下,雷達會顯示一些使人誤以為是降雨的回波。 因此,大家在詮釋雷達圖像時務請小心。
太陽光 2003年5月21日 雷達接收並顯示太陽發射出的微波,這在日出及日落時尤為顯著。


歷史照片 拍攝日期 簡述
颱風約克 1999年9月16日 約克的立體雷達圖像有助理解雨及風暴的結構。
大帽山風暴探測天氣雷達 1999年 天文台在全港最高的大帽山設置了一台更先進的多普勒雷達。
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 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專門探測微下擊暴流和風切變。這些天氣都能影響在香港國際機場升降的飛機的安全。
大老山天氣雷達 1994年 天文台的第一台多普勒雷達。
颱風愛倫 1983年 在1983年,天文台安裝了一台電腦化的雷達,及時捕捉到颱風愛倫襲港時的雷達圖像。
數碼雷達 1983年 天文台首台電腦化雷達
1970年代擁有雙重眼壁的颱風 - 颱風愛茜及颱風荷貝 1975及1979年 天文台雷達在70年代所捕捉到擁有雙重眼壁的颱風。
颱風露絲 1971年 颱風露絲是在70年代影響本港的另一個非常猛烈的颱風。
Plessey 43S雷達 1966 天文台的第二台風暴探測天氣雷達。
Plessey 43S雷達 天文台職員在Plessey 43S雷達的屏幕前工作。
颱風溫黛 1962年 颱風溫黛令約72000人無家可歸。
Decca 41 雷達 1959年 天文台的第一台風暴探測天氣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