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紫外線資訊

紫外線指數 曝曬級數 建議防曬措施
0-2
  • 不須特別採取防護措施
3-5
  • 在中午時份進行戶外活動時,請選擇有遮蔭的地方
  • 塗上可阻隔紫外線A及紫外線B的防曬液(SPF15及PA+,或以上)
  • 穿長袖而寬鬆的衣物、戴闊邊帽、利用傘子、配戴太陽眼鏡
6-7
8-10 甚高
  • 盡量避免於中午時分在陽光下曝曬
  • 如在戶外,請留在有遮蔭的地方
  • 塗上可阻隔紫外線A及紫外線B的防曬液(SPF15及PA+,或以上)
  • 穿長袖而寬鬆的衣物、戴闊邊帽、利用傘子、配戴太陽眼鏡
>= 11 極高

實時紫外線觀測


*紫外線指數 (每小時更新)

*紫外線指數 (每15分鐘更新)

今日平均紫外線指數

將會在下午6時後發佈

注意事項:

  • *紫外線指數大於1時會以最接近的整數表示
  • '--' : 表示未能提供有關資料
  • 天文台在每日下午5時提供翌日的最高紫外線指數預測,如有需要會在翌日上午10時前作出更新。
  • 紫外線指數之數據為過去15分鐘或過去1小時的平均紫外線指數。如7:15的數據為7:01-7:15的平均紫外線指數;8:00的數據為7:01-8:00的平均紫外線指數。
  • 紫外線指數預測的準確性會受很多因素影響。因此,市民除參考天文台的紫外線指數預測外,亦應留意當時的天色、所處地點和高度而採取適當的防曬措施。
  • 此乃臨時數據,只經過有限度的數據驗證。

紫外線A輻射量 (每小時更新)

紫外線A輻射量 (每15分鐘更新)

附註:

  • 紫外線A強度的單位為瓦特/平方米(W/m2),顯示每平方米接收到的平均輻射功率。
  • 紫外線A強度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一般來說,紫外線A強度在中午時分最高,而在夏季的強度比冬季為高。
  • 輻射量之數據為過去15分鐘或過去1小時的平均輻射量。如7:15的數據為7:01-7:15的平均輻射量;8:00的數據為7:01-8:00的平均輻射量。
  • 此乃臨時數據,只經過有限度的數據驗證。

想知道更多?

太陽釋放不同能量或波長的輻射,有些是人眼可見,如彩虹的各種顏色。紫外線是看不見、觸不到的輻射,其波長剛在可見光的紫色部份以外。

可見光是在紅外線與紫外線的波長之間

紫外線可根據其能量或波長分為紫外線A、B、C三類。由於所有紫外線C和大部分紫外線B會被大氣層所吸收,因此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大多是紫外線A和小部分紫外線B。

紫外線的特徵 ( 1 納米 = 0.000000001 米或 1x10-9 米)
特徵 紫外線A 紫外線B 紫外線C
波長(納米) 315-400 280-315 100-280
被臭氧層吸收的程度 無,即紫外線A能穿透臭氧層 大部分被臭氧層吸收 差不多全部被臭氧層吸收
到達地面的數量 超過百分之九十八的紫外線是紫外線A 不足百分之二的紫外線是紫外線B 幾乎零

影響地面紫外線強度的因素

影響地面紫外線強度的因素
因素 對地面紫外線強度的影響

太陽的位置

太陽的位置隨每年的不同日子、每日的不同時間及緯度的高低而變化。一般而言,太陽的位置越高,紫外線的強度越高。

大氣中的臭氧量

臭氧吸收紫外線,大氣中的臭氧越多,越少紫外線能到達地面。

雲、雨、霧和煙霞

雲、雨、霧和煙霞會吸收和散射紫外線。

地面反射

自然界中大多表面如草地、泥地和水面反射不足百分之十的紫外線,但雪地會強烈反射多達百分之八十的紫外線,而沙地也會反射百分之十至二十五的紫外線。

離海平面的高度

海拔越高,紫外線強度越高。這是因為隨著海拔高度增加,大氣會變得較薄,對紫外線的吸收亦會減少。

紫外線指數是量度太陽紫外線對人類皮膚可能造成的傷害。紫外線指數越高,令皮膚及眼睛受傷的機會越高,造成傷害所需的時間也越短。在香港的夏季,紫外線指數通常在陽光充沛的日子可上升至超過10。

世界衞生組織界定的紫外線指數及其對應的曝曬級數
紫外線指數 曝曬級數
0-2
3-5
6-7
8-10 甚高
>= 11 極高

香港天文台自1999年開始測量及發佈紫外線指數,並於2006年開始預測翌日的最高紫外線指數。當量度或預測的紫外線指數是11或以上時,天文台會提醒市民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曝曬。

紫外線可根據其波長(以納米,nm,為單位)分為紫外線A(315-400nm)、紫外線B(280-315nm)和紫外線C(100-280nm)。由於所有紫外線C被大氣層所吸收,因此到達地面的只有紫外線A和紫外線B。當中超過98%為紫外線A,紫外線B只佔不足2%。

紫外線A的特性

由於紫外線A的波長比紫外線B的為長,故紫外線A受到空氣分子散射的程度較少。所以在相同時段內,紫外線A隨著時間的變化比紫外線B的為少。這現象在日出後及日落前的數小時,太陽仰角低時較明顯。同樣道理,與紫外線B相比,紫外線A在夏季和冬季的差異較少。

紫外線A對健康的影響

吸收過量的紫外線B會引致皮膚曬傷,亦是導致皮膚癌的主因之一。由於紫外線A對曬傷皮膚的影響遠較紫外線B為少,在過去往往被人所忽視。最近的研究顯示吸收過量紫外線A會令皮膚變黑、導致皮膚老化和催生皺紋,亦可能導致皮膚癌。無論是曬傷或皮膚變黑,都是皮膚受到傷害的徵兆。

香港天文台在京士柏氣象站裝置了寬波段紫外線儀來量度紫外線強度。所量度的紫外線包括直接通過大氣層的紫外線及經大氣層中的氣體和微粒散射的紫外線。紫外線儀對不同波長的紫外線的反應與人體皮膚相似。

香港天文台在京士柏氣象站的寬波段紫外線儀

香港天文台在京士柏氣象站的寬波段紫外線儀

地面的紫外線強度會隨著不同季節和每日的不同時間而變化。並且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包括雲量、臭氧、大氣的懸浮粒子、雨、霧、煙霞等。香港天文台預測紫外線指數的方法包括兩個步驟:

  1. 利用一條以天文數據及臭氧濃度為輸入參數的方程式,計算在天晴時候的紫外線指數。方程式是根據自1999年收集的觀測資料所導出來。
  2. 將晴空紫外線指數乘以一些調整參數便可得出紫外線指數的預測值。調整參數的大小視乎預測的雲量及雲種,與及是否有雨、霧或煙霞。預報方法的詳情可參考天文台技術文章。

注意事項:

  • 天文台在每日下午5時提供翌日的紫外線指數預測,之後如有需要會作出更新,直至翌日上午10時為止。
  • 紫外線由太陽而來,在穿過大氣到達地面時可能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改變它的強度,紫外線指數預測的準確性亦會受這些因素影響。因此,市民除參考天文台的紫外線指數預測外,亦應留意當時的天色、所處地點和高度而採取適當的防曬措施。

影響紫外線指數預測準確性的因素

就雲的影響來說,在一般情況下它們會減弱紫外線,但亦有個案是由於零散雲塊的邊緣反射而增加了到達地面的紫外線。

在使用紫外線指數預測的時候,除考慮包括雲量、雲種、臭氧、雨、霧、煙霞等天氣因素預報的不確定度,同時還要留意個人所處地點和高度可引致的變化。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公尺,紫外線強度會增加百分之十二。

另外,人體吸收到的紫外線亦和地表的反照率有關。如果身處海灘的話,要注意兩點。

  1. 沙會反射部分紫外線
  2. 就算在水下半公尺,紫外線強度仍然維持有水面強度的百分之四十

就上述原因,建議市民在參考天文台的紫外線指數預測時,應留意當時的天色、所處地點和高度而採取適當的防曬措施。

適量接觸陽光,有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令骨骼更強壯,減少骨折的機會。但過量的紫外線會曬傷皮膚及導致皮膚老化,催生皺紋,同時亦會增加患上皮膚癌和白內障的風險。

估計約有八成皮膚癌是由於過度曝曬所引致。研究顯示紫外線A會導致皮膚老化、催生皺紋和使皮膚曬黑,亦有可能導致皮膚癌。而吸收過量紫外線B會曬傷皮膚,亦是引致皮膚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者,世界衞生組織指出,有兩成白內障病例可能與過度曝曬於紫外線下有關。所以市民不可輕視紫外線可能引致的傷害。

如欲知道更多有關紫外線的健康知識,請瀏覽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網頁。

防曬措施

要減低紫外線對身體所造成的傷害,最重要是減少陽光直接照射皮膚或眼睛。

在紫外線指數偏高(6或以上)的日子,避免長時間在戶外逗留。

如須待在陽光下,應採取以下的防曬措施:

  • 留意最新的紫外線指數及其預測
  • 戴闊邊帽
  • 選擇有遮蔭的地方
  • 使用能阻隔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 利用傘子
  • 塗上可阻隔紫外線A及紫外線B的廣譜防曬液(與紫外線A相關的防曬效能為PA+或以上,以及與紫外線B相關的防曬系數為15或以上),並在出汗或泳後再塗上
  • 穿長袖而寬鬆的衣物

如欲知道更多有關紫外線的健康知識,請瀏覽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網頁。

防禦紫外線A的措施包括穿上適當的衣物、使用太陽眼鏡、利用傘子及塗上防曬液等。

目前,防曬系數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為量度防曬液對於紫外線B防護能力的國際標準。但有關量度防曬液對於防禦紫外線A 的能力,現時國際上仍未有統一指標。在亞洲區比較普遍是以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 值來表示。此指標分為三級: PA+、PA++ 和 PA+++,加號愈多代表防曬液的防曬效能愈高。市民在購買防曬液時應注意SPF及PA值,選擇一些可同時阻隔紫外線A及紫外線B的產品。

以下是不同的紫外線指數與相對應的紫外線A強度和防曬措施 :

紫外線指數與相對應的紫外線A強度和防曬措施
紫外線指數 曝曬級數 相對應的紫外線A強度*
(瓦特/平方米)
建議防曬措施
0-2 0-20
  • 不須特別採取防護措施
3-5 21-35
  • 在中午時分進行戶外活動時,請選擇有遮蔭的地方
  • 塗上可阻隔紫外線A及紫外線B的防曬液(SPF15及PA+,或以上)
  • 穿長袖而寬鬆的衣物、戴闊邊帽、利用傘子、配戴太陽眼鏡
6-7 36-45
8-10 甚高 46-55
  • 盡量避免於中午時分在陽光下曝曬
  • 如在戶外,請留在有遮蔭的地方
  • 塗上可阻隔紫外線A及紫外線B的防曬液(SPF15及PA+,或以上)
  • 穿長袖而寬鬆的衣物、戴闊邊帽、利用傘子、配戴太陽眼鏡
>= 11 極高 >= 56

*基於天文台分析在2010年香港紫外線A數據所得出的參考值。香港的紫外線A 強度和紫外線指數有著一定程度的相關性。

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紫外線傷害,因此需要多加保護。要與孩子在陽光下嬉戲玩樂,家長應牢記以下貼士:

  • 鼓勵兒童在可遮蔭的地方玩耍。
  • 確保兒童到戶外時穿著合適衣物(例如帽子及太陽眼鏡)。
  • 為兒童塗上大量防曬液,並特別留意最外露的部位(例如面部、頸部、肩膀、背部、膝蓋及腳面)。

如欲知道更多有關紫外線的健康知識,請瀏覽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網頁。

一些常見的防曬謬誤及正確的防護方法
謬誤 正確
深色的太陽眼鏡防禦紫外線較好 選擇太陽眼鏡時最重要是注意鏡片過濾紫外線的能力,而太陽眼鏡的顏色與它過濾紫外線的功能無關。所以應該佩帶能夠過濾至少98%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以確保足夠的防護。
多雲情況下不會曬傷 高達80%的太陽紫外線能穿透稀薄的雲層。雲層的邊緣有時能反射紫外線,令紫外線強度增加。市民若不肯定紫外線的強度時,應透過電台、電視台、天文台網頁或「打電話問天氣」﹙1878200﹚查閱最新的紫外線指數。
在水中不會被曬傷 水只能阻擋小部份的紫外線,水面的反射會令紫外線強度增加,水深半米地方的紫外線強度仍維持在水面的40%。
塗上太陽油,就能長時間曬日光浴 塗上太陽油的目的不是為了延長曝曬時間,而是在無法避免陽光照射情況下提供保護。再者要正確地使用太陽油才能發揮它的保護能力,有關太陽油及其他防曬注意事項,請參考「曬傷和SPF」。
間歇性曬太陽,便不會曬傷 紫外線對健康的影響是累積的。紫外線可以做成的損害,是每次曬太陽加起來的總和。因此,應該盡量減少暴曬,減低患上皮膚癌的機會。
在陽光下如果不覺熱就不會曬傷 紫外線不會令皮膚有熱的感覺,但會引致曬傷。在陽光下我們感覺到的熱力是來自太陽的紅外線而非紫外線。因此,即使你感覺不到陽光的熱力,仍有機會曬傷。

如欲知道更多有關紫外線的健康知識,請瀏覽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網頁。

PA值:紫外線A 的防護

太陽油的SPF值只反映延遲皮膚受紫外線B 曬傷的能力,有關紫外線A 的防護,現時仍未有統一指標,在亞洲區比較普遍是以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值來表示。此指標分為三級:PA+、PA++ 和 PA+++,加號愈多代表防曬效能愈高。所以購買太陽油應同時注意SPF及PA值。

參考文獻:

  • Nash, J.F., P.R. Tanner, P.J. Matts, 2006, "Ultraviolet A Radiation : Testing and Labelling for Sunscreen Products", Dermatologic Clinics, published by Elsevier Saunders, 24, 63-74.

防曬系數(SPF):紫外線B的防護

防曬系數SPF是用來量度防護紫外線B的能力。簡單地說,它與要多久才在太陽光下被紫外線B曬傷有關。舉例來說,使用SPF15太陽油,在10分鐘出現明顯曬傷的情況會延長至150分鐘才出現。

SPF亦適用於其他防曬措施。一般來說,闊邊帽的SPF約為3至6,而普通夏天衣服為6至7。可見它們的防曬效能比塗太陽油(通常SPF為15或以上)為低。

衣料的防曬指數(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 UPF)是用來量度其防禦紫外線的能力。UPF描述表示衣料對紫外線A和紫外線B的防護能力,這與防曬系數SPF只量度對紫外線B的防護能力有所不同,例如一件UPF為50的衣料只會讓五十分之一的紫外線穿過,換句話說,該衣料阻擋了五十分之四十九或98%的紫外線。直至目前為止,UPF仍未是一個國際所採用的標準。

很多時侯人工紫外線會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以下列舉一些例子。
應用 原理 使用的紫外線種類
替食水和器具殺菌 高能量的紫外線可以破壞細菌和微生物的脫氧核糖核酸(即DNA) 紫外線C
辨別偽鈔 紫外光可照出真鈔的螢光印記 紫外線A
油墨和塗料的固化 一些油墨和塗料經紫外線照射後會迅速固化 紫外線A或B
防治蟲害 捕蚊蠅器利用紫外光吸引蚊蠅,然後用電流把它們殺死 紫外線A
醫學用途,例如治療牛皮癬(一種令皮膚出現紅疹和鱗屑的疾病) 紫外線可抑制免疫系統,減低發炎反應 紫外線A或B

實時十五分鐘平均紫外線指數提示

通知

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