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香港子午線

香港子午線

不少人都可能聽過英國格林尼治的「本初子午線」,它是一條穿過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無形的線,兩端延伸至南、北兩極。它也是大家所說的零度經線。概念上,當太陽橫過「本初子午線」,就是格林尼治平時的正午。香港也有自己的子午線,其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末天文台提供的授時服務。

提供準確的報時服務是天文台於 1883 年成立時的主要任務之一。早期,天文台採用直徑三吋的中星儀來觀天測定地方時。中星儀正正座落於香港子午線上。

1951年的1883大樓

圖一 攝於1951年的香港天文台總部1883大樓鳥瞰圖,圖中的虛線標誌著香港子午線的位置

香港子午線標示著香港的經度,即東經114°10' *,貫穿尖沙咀香港天文台總部內的子午線北標記石柱、「零號」三角測量站(「香港大地測量基準1980(HK80)」的原點)及灣仔寶雲道附近的子午線南標記石柱。這些建築物屹立超過一個世紀,其貌不揚,卻見證了香港以天文觀測來授時的歷史。

* 以1984年世界大地坐標系統(WGS84)表示的經度為東經114°10'27.6''。

香港子午線

圖二 子午線北標記石柱、「零號」三角測量站及子午線南標記石柱的位置圖

子午線用來定義本地太陽時的中午(拉丁文的 "meridies"),即太陽每天經過子午線的時間。而當太陽或其它星體經過子午線時,它們同時亦會達到當日的最高點即中天位置。只要中星儀望遠鏡對準子午線北標記石柱及子午線南標記石柱,天文台就可以利用望遠鏡準確地觀測特定的星體每日經過香港子午線的時間,從而校準本地標準時間。

早期,天文台於每日下午一時正通過時間球發布本地標準時間,除了方便巿民日常生活,還可幫助船隻校正航海鐘及定位。

天文台於1913年興建了一對新的子午線標記,新的子午線南標記石柱設置於天文台的草棚位置附近,相信在1933年或以前已被拆除。新的子午線北標記石柱則建在九龍筆架山(圖二的綠色標示),現時埋沒於山邊茂密的叢林中間。

今天,天文台的授時服務不再需要倚賴天文觀測,而是以銫原子鐘報時系統作為標準,準確度達到每日 0.01 微秒以內。

香港子午線『氣象冷知識』專輯


香港子午線(番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