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 | |
2004年7月16日 | |
![]() |
圓規是2004年唯一的一個令香港需要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熱帶氣旋。在2004年7月16日拍攝到的高解像度圖像,清晰顯示出圓規的外觀,包括接近氣旋中心的稠密雲區及外圍雲帶。 |
拍攝時間─2004年7月16日上午10時55分 這幅是EOS TERRA衛星所拍攝到的真彩圖像,是由第1、3及4頻道所合成的,圖像顯示如肉眼從太空上觀看到的景像。 |
熱帶氣旋 | |
2002年12月28日及2003年4月16日 | |
![]() 圖一 在北半球的颱風鯨魚 拍攝時間─2003年4月16日下午1時32分 |
上方的衛星圖像顯示有一颱風(中心的風眼清晰可見)在北半球,而下方的圖像顯示另一颱風在南半球。留意它們不同的旋轉方向:在北半球是反時針方向,在南半球則是順時針方向。這是與地球自轉有關的偏向力-科里奧利力(Coriolis Force)所造成的。它使北半球的風偏離而傾向右方吹,南半球的風則傾向左方吹。 |
![]() 圖二 在南半球的颱風佐伊 拍攝時間─2002年12月28日上午10時32分 | |
這幅是GMS-5衛星所拍攝到的圖像,是由可見光(VIS)及紅外光1(IR1)頻道所合成的,不同頻道會分別被配上不同的顏色以突顯有趣的現象。 如欲了解更多,請參看附註。 |
熱帶氣旋 | |
2002年8月31日 | |
![]() |
衛星圖像顯示三個颱風同時吹襲西北太平洋,包括吹襲朝鮮半島的颱風鹿莎、颱風森垃克以及位處較東的颱風艾利。這些颱風的中心風力超過每小時118公里(64海里)。這些颱風在西北太平洋較東的位置形成並橫越大片海洋,這跟厄爾尼諾年熱帶氣旋的活動情況很相似。 |
拍攝時間─2002年8月31日上午10時32分 這幅是GMS-5衛星所拍攝到的圖像,是由可見光(VIS)及紅外光1(IR1)頻道所合成的,不同頻道會分別被配上不同的顏色以突顯有趣的現象。 如欲了解更多,請參看附註。 |
熱帶氣旋 | |
2001年10月16日 | |
![]() |
衛星圖像清楚顯示颱風海燕的風眼及其外圍環流和雲帶。當時海燕發展至最強的程度,中心風力達每小時140公里,並正向東北移動。 由於極地軌道氣象衛星的分辨率高,可達約一公里,故能較清楚顯示熱帶氣旋的結構,有助估算熱帶氣旋的中心位置和強度。 |
拍攝時間─2001年10月16日下午2時13分 這幅是NOAA-16衛星所拍攝到的圖像,是由第1,2及4頻道所合成的,不同頻道配上不同的顏色以突顯有趣的現象。圖中可見厚雲(白色),低層雲(淡黃色),高層雲(藍色)及植被(綠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