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小知識 -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二十周年 (第一篇)
撰文 : 楊少蕙
在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發生爆炸,洩漏大量輻射影響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歐洲其他地方。這是迄今為止核工業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二十年過去了,但人們仍然對這場事故有深刻的記憶,依然十分關注事故後期輻射和健康影響。多個國際組織例如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 (UNSCEAR) 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核能機構 (OECD/NEA) 都對事故過程,傷亡情況,輻射劑量和健康及環境影響作出報告。本文參考多個報告的內容,就切爾諾貝爾核事故作一概要介紹。由於全文內容篇幅較大,我們將文章分三期在「輻射小知識」一欄連載刊登。

在切爾諾貝爾核事故中毀壞的4號反應堆
(來源: 切爾諾貝爾論壇)
- 切爾諾貝爾核電站位置及廠房資料
- 切爾諾貝爾核電站所採用的RBMK-1000反應堆
-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的經過
- 除了切爾諾貝爾核電站所採用的RMBK-1000反應堆之外,商業運行的核電站還會使用哪些種類的反應堆?
- 大亞灣核電站會否發生類似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的意外?
( 下期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