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小心地滑!

小心地滑!

范文熙
2023年1月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在2021年11月開始,要求世界各地機場提供實時的跑道狀態報告予機師,例如跑道是否濕滑、有否積水或者結冰等對飛機在著陸並高速滑行時有機會構成危險的狀態,使機師可以及早準備,有需要時啟動反向推力等協助飛機安全煞停,而民航處空管人員亦可以適時安排較大的航班間距。
在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的邀請下,天文台為香港國際機場研發了一套24小時自動監測降雨及計算跑道積水的系統,應用九個位於三條跑道兩端及中段的能見度觀測儀器(圖一)測量降雨率,換算成跑道表面的積水深度及覆蓋面積的百分比,實時為機管局提供跑道屬於乾、濕、或有超過3毫米積水的狀態報告。
香港夏天經常受大雨影響,而大雨往往驟始驟終。當引發大雨的積雨雲尺度較小時,大雨可能只限於局部地區並維持很短時間(如圖二所示)。如果跑道狀態報告只根據實時雨量發出,報告內容可能在數分鐘內多次變動,對空管人員及機師在掌握跑道實際情況造成不方便。天文台設計的跑道狀態報告系統利用了天文台小渦旋臨近預報系統的演算結果,根據機場範圍未來大約15至20分鐘的預測雨量判斷雨勢會否持續,再經由機管局人員核實後轉送民航處的空管人員通知機師。
隨着各國間逐漸恢復通關,機場亦慢慢變得繁忙。當大家下次在機場遇上大雨的時候,不妨想起天文台和機場人員正密切監測並就濕滑的跑道作出應變,為提升航空安全而努力。
圖一
圖一   紅點顯示機場9個在跑道狀態報告系統內實時測量雨量的儀器位置,右圖顯示儀器的外貌。
圖二
圖二   天文台為機管局提供的跑道狀態報告系統網頁顯示2022年6月6日的一場大雨,可見機場9個監測站其中4個錄得超過每小時104毫米降雨率的大雨(紅色虛線所示),表示那一部分跑道可能已有積水。留意該場大雨在機場只維持了1至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