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直角轉彎」的丹娜絲

星期日, 2025年7月6日

上一篇天氣隨筆「脊邊風兒去哪兒?」談到,上週於南海至菲律賓一帶的廣闊低壓槽上的低壓區有增強跡象,但當時的電腦模式預測該低壓區會否發展為熱帶氣旋、形成時低壓中心的位置及其隨後的移動路徑均出現極大分歧。直至上週五(7月4日),該低壓區移入南海東北部並增強為熱帶低氣壓(圖一),天文台於當日中午時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昨日(7月5日)該熱帶低氣壓進一步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丹娜絲。 

香港時間7月4日上午8時的衛星圖像顯示位於南海東北部的熱帶氣旋丹娜絲。
圖一 香港時間7月4日上午8時的衛星圖像顯示位於南海東北部的熱帶氣旋丹娜絲。


由上週五至今日(7月6日)早上,丹娜絲一直移動緩慢並在南海東北部徘徊,由於該區的海面溫度高達29度左右及垂直風切變較弱,丹娜絲逐步增強至颱風級別。


熱帶氣旋的移動方向主要受引導氣流影響,例如熱帶氣旋很多時候會沿著高空反氣旋的外圍移動[1,2]。而丹娜絲在南海東北部徘徊時,正因為處於南北兩個高空反氣旋之間,所以引導氣流較弱(圖二)。隨著高空反氣旋位置的改變,引導氣流開始轉為明顯,令丹娜絲加速向東北移動。

香港時間7月5日下午2時的500百帕斯卡(即高空約5至6公里)位勢圖,顯示丹娜絲處於南北兩個高空反氣旋之間,所以引導氣流較弱。
圖二 香港時間7月5日下午2時的500百帕斯卡(即高空約5至6公里)位勢圖,顯示丹娜絲處於南北兩個高空反氣旋之間,所以引導氣流較弱。

丹娜絲形成位置的不確定性、其增強速度及引導氣流,這些因素為預測丹娜絲的發展及移動路徑帶來頗大挑戰。今次電腦模式的表現與先前6月的熱帶氣旋蝴蝶相似,人工智能電腦模式比傳統電腦模式更早捕捉到丹娜絲的路徑變化,能夠預測丹娜絲會在南海東北部徘徊及「直角轉彎」(圖三)。

香港時間7月1日下午8時傳統電腦模式和人工智能電腦模式對丹娜絲的路徑預測及與實況的比較。
圖三 香港時間7月1日下午8時傳統電腦模式和人工智能電腦模式對丹娜絲的路徑預測及與實況的比較。

在一號戒備信號生效期間,本港離岸及高地間中吹強風,據傳媒報導,昨晚尖沙咀有吊船工人在高空工作時疑因強風受困。此外,由於丹娜絲的環流較小,其外圍雨帶未有直接影響珠江口一帶,本港昨日陽光充沛及極端酷熱,多處地區氣溫上升至35度或以上,但高溫亦觸發驟雨及狂風雷暴(圖四)。

本港昨日極端酷熱,多處地區氣溫上升至35度或以上,同時高溫亦於珠江口一帶觸發驟雨及狂風雷暴。
圖四 本港昨日極端酷熱,多處地區氣溫上升至35度或以上,同時高溫亦於珠江口一帶觸發驟雨及狂風雷暴。

預料丹娜絲會在明日橫過台灣海峽至台灣西部沿岸一帶,隨後移近浙江。而受一道低壓槽影響,本週中至後期本港天氣漸轉不穩定,星期四及星期五間中有驟雨及雷暴。市民請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氣預測「我的天文台」應用程式的最新天氣推送。

梁浩明 黎宏駿 呂旭昇

參考資料:

[1] 天氣系統扭計骰之熱帶氣旋路徑
https://www.hko.gov.hk/tc/education/tropical-cyclone/tracking/00707-Weather-Systems-Mix-and-Match-Tropical-Cyclone-Track.html

[2] 氣象冷知識:《進擊的氣旋—集合吧!預測路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rsBEIt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