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推廣輻射知識
2023年12月21日
孔繁耀、江如秋香港天文台一直致力推廣有關輻射的公眾教育,除了在網站發布文章及短片,亦為學校舉行講座及京士柏輻射實驗室參觀。從2021年起,天文台更推出名為「伽馬線報」的「學校社區環境輻射測量計劃」(圖一),讓學生親自組裝輻射測量儀器量度環境輻射水平。
「伽馬線報」是天文台首個結合STEM教學元素的工作坊,以「翻轉教室」教學方式,讓學生透過預製影片先行自學輻射基礎知識、輻射探測器原理及電路組裝等資訊,並在工作坊當天以問答遊戲和實習形式加深影片所授的知識。
儀器組裝方面務求讓學生做到DIY「自己動手做」。學生會於工作坊使用試驗電路板來組裝一個能夠測量伽馬輻射、氣溫、濕度和氣壓的裝置,減省繁複的焊接程序。組裝指南採用簡單易明的圖像設計,説明不同零件的測試程序,並設有問題集幫助指正常見的錯誤,以增加組裝成功率。工作坊亦提供含微量放射性的天然礦石及人工製品,讓學生使用自行組裝的裝置進行測量及參與尋寶遊戲,從中了解天然和人工放射源的分別,以及測量數據的特性。
圖一 「伽馬線報」工作坊內容包括輻射知識問答遊戲、麵包板電路組裝、測量放射樣本的尋寶遊戲及數據分析等。
隨著參與工作坊的學校數目不斷增加(圖二),天文台連同教育局舉辦了「伽馬線報」獎勵計劃,讓學生利用天文台提供的「伽馬線報」便攜裝置(圖三),自行設計方案在香港不同地方實地考察和測量,並撰寫研究報告。參加獎勵計劃的學生們均表示能夠在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進一步提升他們對輻射的了解。天文台亦利用在社區層面所測量的眾包數據作初步分析,得出的輻射水平在每小時0.039至0.575微希沃特之間,稍高於天文台巡測車同期在本港主要幹道上所測量的數據(每小時0.010至0.369微希沃特)。由於眾包數據旨在擴大收集社區層面的資訊,測量方式沒有那麼規範,所以數據的分散性較大,例如在室內或靠近建築物測量時,氡氣或建築物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可導致測得稍高的輻射水平。但整體而言,眾包數據能反映環境輻射水平變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圖二 已參加「伽馬線報」工作坊的學校分布
圖三 「伽馬線報」便攜裝置
「伽馬線報」工作坊是一項持續優化的公眾教育活動。除基本輻射知識外,天文台同時也向學生推廣核應急準備及核安全信息,在工作坊深入淺出講解「大亞灣應變計劃」的內容。此外,天文台正在設計全新的「伽馬線報」便攜裝置(圖四),改良用戶介面,加強裝置的運算能力及穩定性,希望將來學校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新裝置進行體驗式學習及輻射測量,歡迎有興趣的學校報名參加!
圖四 全新的「伽馬線報」便攜裝置(設計改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