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天气资讯 - 沙尘天气的问与答
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天气现象,通常是指强风或湍流吹过松散的沙土,卷起大量的沙粒或尘粒,使空气变得混浊,令能见度大大降低。在沙漠地区,由于有大量松散的沙粒,加上强烈的日照令大气不稳定,有利形成沙尘暴。
一般来说,当沙和尘被强风或湍流扬起,使能见度下降至1000米以下,可定义为沙尘暴。如能见度在1000米或以上,则定义为沙或尘。 在东亚地区,大部分沙尘天气源于中国西部、中国北部和蒙古,并主要发生在春季,一般于三月至五月之间。
东亚地区沙尘暴的来源。
沙尘暴会否在香港发生?
中国北方的沙尘可受气流带动向东移至日本、韩国和北太平洋等地区。当沙尘暴移动时,当中的沙粒会逐渐沉降,其微粒浓度亦随之下降。由于香港距离北方的沙漠有数千公里,沙与尘抵达香港时已失去了沙尘暴大部分或全部的特征。因此,北方地区发生的沙尘暴所引致的恶劣情况在香港出现的机会甚微。
在2010年3月,中国出现了近年其中一次最严重的沙尘暴。在3月18日,受到强风影响,沙尘暴在蒙古形成。在随后数天,沙尘暴扩展至中国北部、中部及东部地区,甚至韩国和日本亦受影响。3月21日当沙尘经台湾海峡抵达广东沿岸地区时已失去了沙尘暴大部分的特征。沙和尘使本港大部分地区的能见度下降至 2000 至 4000 米之间,广东沿岸地区普遍有烟霞报告。
天文台如何监测沙尘天气 ?
天文台有以下数个工具监测沙尘天气:-
-
天气观测
天文台不断监察邻近地区气象中心,包括中国内地、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天气报告。请浏览此网页以观看最新与沙尘有关的天气报告。 -
卫星图像
气象卫星收集到的数据经处理后可用来识别大气中的沙或尘。在下图的例子中,以黄色至红色表示被识别为有可能出现沙或尘的范围。请按这里观看最新的卫星图像以监测沙和尘。从2010年11月10日20时的卫星图像可以看到在中国北部地区(以黄色至红色表示)可能受沙尘天气影响。
由于云层可能掩盖位于云下的沙或尘,因此该数据处理方法在云量较少的情况下方为有效。此外,大气中高浓度的水汽会影响识别沙或尘的出现,而雷暴在此卫星产品中亦有时会显示为黄色。
-
气团轨迹路线
轨迹路线有助理解气团到达香港72小时前的可能源头。我们可利用这些轨迹图以理解气团源头与能见度的关系。然而,这工具在监测沙尘天气方面亦有所限制。这是由于沙和尘在物理特性上与空气不同,其移动轨迹亦可能与空气有所分别,因此轨迹路线最多只能提供一个定性(而非定量)的评估。有关已经到达香港气团的轨迹路线,可浏览此反轨迹路线图网页 ,而有关预测将会到达香港气团的轨迹路线,则可浏览此气团轨迹路线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