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辐射是甚么?

世上所有物质都是由细小的原子组成。而辐射主要由原子释放出来,因此要认识辐射,首先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和特性:

原子的结构

世上所有物质都是由细小的原子组成,而每粒原子有一个被电子包围著的原子核。细小的原子核内含不带电荷的中子及带正电荷的质子,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沿轨道环绕原子核运行,情况就好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行一样。

通常,原子内的质子和电子的数目是相同的,所以原子不带电荷。氢是最细小的原子,它的原子核内只有一颗质子。而较大的原子,其原子核内质子及中子的数目则更多。例如,碳-12的原子核内有6颗质子及6颗中子,而铀-238的原子核内便有92颗质子及146颗中子。

中子

不同的原子带有不同数目的中子、质子和电子
图内: (1) 氢 (2) 碳 (3) 铀

大部分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稳定的,即是说会长期保持原来的状态。不过,有些原子核,尤其是那些较大的原子核,却是不稳定的。这些不稳定的原子核具有放射性,它会自发地释放出粒子或电磁波,从而回复到稳定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衰变。这些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称为放射性核素,而放出的粒子和电磁波则统称辐射。

认识辐射

宇宙充满辐射。自古以来,地球上的生命便暴露于自然环境的辐射中。

辐射包括不同能量的电磁波(例如光线、无线电波及X射线等)、超声波,以及由放射性物质因衰变放出的粒子(例如α粒子及β粒子等)。
辐射大致可以分为非电离辐射及电离辐射两类。一般来说,非电离辐射(例如光线及无线电波)的能量较低,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反,电离辐射(例如α粒子及β粒子)有足够的能量使原子中的电子游离而产生带电离子。这个电离过程通常会引致生物组织产生化学变化,因而对生物构成伤害。一般所指可引起伤害的辐射,就是电离辐射。

辐射是无声、无色、无臭、无味,大部份亦无法凭触觉感觉其存在。不过,人们可以利用仪器探测和量度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