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如何实施应急辐射监测?

万一核电站发生核事故导致辐射外泄,辐射会经不同的照射途径影响本港市民,这些照射途径的重要性会按时间而改变。举例而言,来自辐射烟羽的外照射虽为时短暂,但却是最早及最直接的照射途径。另一方面,放射性物质会在数小时或甚至数日后才会进入食物链。届时,食入途径又会显得较为重要。因此,距离核事故发生的时间是实施不同阶段应急辐射监测的其中一个决定因数。应急辐射监测主要分为早期、中期及后期三个阶段。

早期应急辐射监测

早期应急辐射监测的首要目的是要确定香港有 没有 受到辐射烟羽或放射性沉降物质的污染。万一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影响香港,应急辐射监测须迅速测量放射性物质在香港境内的浓度及分布,以协助评价它对香港的影响及考虑须采取的防护措施。

因为需要及时提供有关辐射水平的资料,早期辐射监测会集中量度环境伽马剂量率、伽马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及总阿尔法及贝他活度浓度。为确保可以即时取得最新的监测数据及减少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辐射照射,大部分的监测会以遥感的方式进行。

早期的应急辐射监测包括:

中期及后期应急辐射监测

在核事故的中期及后期,应急辐射监测主要是集中监测食物及食水的辐射水平,目的是确保所有食物及食水适合公众进食及饮用。香港大部份的食物都是由内地入口的,超过七成的食水是由广东输入。因此,食物及食水的监测工作会集中在边境的管制站进行。在食物监测方面,监测的主要对象是从核电站五十公里范围内输入本港的食物。如食物来自核电站附近的农场或曾受辐射烟羽笼罩的地区,监测将更加严密。全港各区批发市场及零售市场所售买的食物及各水塘、滤水厂水源出入口、集水区及水龙头的水质也会抽样检查。

以下是主要的监测系统:

这三个监测系统是利用高纯度锗探测器或碘化钠探测器迅速监测食水及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如监测结果显示样本有受污染迹象,样本会送往辐射实验室作进一步分析。所有数据会传送到香港天文台总部,以协助评价核事故后果及考虑须采取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