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期 飞 行 气 象
「飞行运动天气」网页 天文台的另一新猷 天文台最近为爱好飞行运动的人士制作了一个新网页,提供专为滑翔飞行用途的天气指数。
本地飞行运动团体欢迎这个新猷 一个遥控滑翔飞行组织说 :「我们很高兴香港天文台能为爱好滑翔飞行的团体提供有关的天气资讯。」
http://www.weather.gov.hk/tc/aviat/soaring/index_new_en.shtml ![]() 图 1: 本地的飞行爱好者在天际翱翔 ![]() 图 2: 新推出的「飞行运动天气」网页 天文台再次获国际认同继早前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刘心怡女士获邀加入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委员会管理层后,
高级科学主任岑智明先生今年七月在曼谷举行的一个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ICAO) 会议上获选为副主席。该国际会议有来自二十
个国家七十九位代表出席,旨在讨论航空通讯、导航、监察及航空气象在亚太区的计划和实施情况,每年举办一次。 ![]() 图 3: 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岑智明 这是天文台同事首次主持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会议。自二零零一年以来,岑先生已是该会议附属的
一个技术工作小组主席。岑智明表示:「获选为副主席,我感到十分荣幸。得到国际民航组织的认同,实在建基于一班同事过去数年
来不懈的努力。我希望可以把握这个机会,推动区内航空气象进一步的发展。」 ![]()
享誉国际香港天文台台长林超英先生当选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区域协会副主席,任期至二零零四年年底在香港举
行协会会议为止。此职位原由前台长林鸿鋆博士担任。 ![]() 图 5 接触客户
|
图 9: | 天文台的李本滢(左二)、陈积祥(左一)和郑楚明(右一)与天气雷达及卫星图像基础讲座的参加者在二零零三年八月 为雷达图像网页举行启用仪式。小图为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早上的雷达图像,显示台风伊布都的中心正在香港西南约250公里 |
机场天气观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龙卷
除了雷电之外,可能没有一种天气现象会像目睹龙卷风或水龙卷那样令人恐慌。龙卷风或水龙卷是 一股瘦长及旋转中的漏斗云,迂回地廷伸至陆地上或海面上。在二零零三年七月一个月内,本港四次有人目睹水龙卷,打破了历年纪录。 其中在两次不同时间,机场气象所的气象观察员分别看到机场以西及以北的海上出现水龙卷。下面的照片是气象观察员在七月三十一日拍摄, 可见在香港飞机工程公司的建筑物后面有一股水龙卷,它的左边则有漏斗云。

图 10
在大屿山上的荚状云
相片显示大屿山的山顶正盖着一层波状云(也称为荚状云,因其形状如豆荚) 照片是在二零零三年 八月十二日下午二时二十分左右拍摄,地点在香港国际机场朝着 东南偏东的方向,用度菲林、快门为1/160秒和光圈F8.0。 当时吹轻微至和缓南风,约一小时前曾下过骤雨。
当气流攀山时,空气内的水分会凝结成云。荚状云是印证气流在经过山时或在山背地方出现波浪似的运动 。在清凉季节,空气比较稳定,荚状云较为常见,在夏天出现的机会不大。是次案例相信是由于在山顶存在一微弱稳定气层 (气象术语是逆温层), 促进了云层的形成。

图 11
在彩虹上
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六日早上,一道美丽的双彩虹在机场上空出现。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当阳光从观察者背后照射雨点,经过折射及反射,形成彩虹。有时阳光被雨点反射两次,在主虹外会产生副虹。由于光线经过两次反射, 副虹的颜色次序亦倒转了,外围是紫色,里面则是红色。同时,主虹的外围较主虹中心部分明显地暗淡。
图 12: 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在赤鱲角上空出现的双彩虹
(照片由周胜达先生提供)
重要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激光雷达观察到在飑锋上的风切变
二零零三年八月四日傍晚,一道飑锋横过香港国际机场,一架陆航机报告遇上了时速40海里 (每小时七十五公里)的风切变。但在机场地面的测风仪只录得时速20至25海里 每小时三十八至四十七公里的风切变。为甚么有这样的差别 呢?
在寻找原因之前,让我门先了解一下飑锋是甚么和当日的天气情况。
通常较冷的空气会自雷暴先向下后向外扩散,其前端形成了飑锋。当航机飞行横过飑锋时,就有可能遇到 逆风增强,因而令飞机抬升,遂导致风切变 (图 13)。
当天接近下午八时一道飑锋从东面横越机场,抵达西面的水域,带来了强烈东北风。这东北风与当时的 背景西南气流相遇而引至逆风增强,从机场地面测风仪估计其变化仅为每小时 20至25海里(图 14)。

图 13: 飑锋的示意图

图 14: 二零零三年八月四日晚上七时五十七分机场附近的地面风情况
航空预报员现时利用激光雷达的数据作为发出风切变预警的指引。在以上的个案中,预报员就能在第 一班航机报告遇到风切变前二十分钟发出了预警。

图 15: 二零零三年八月四日晚上八时零三分的激光雷达扫描显示图

图 16: 激光雷达数据所估计飞机航道上明体 (图 10, A 至 B 点) 的逆风数
台风杜鹃 - 双重眼壁的台风
二零零三年九月二日,台风杜鹃在横过南海北部时,曾出现双重眼壁结构。
眼壁是最接近台风中心的环型强对流雨带,该区的风力强,雨势亦大。 通常大部份台风只有一个眼壁, 但一些成熟而强烈的台风亦会出现双重眼壁结构。在西北太平洋,双重眼壁结构并不少见。二零零三年的台风鲸鱼、 二零零零年 的台风鸿雁及台风启德、一九九七年的台风芸妮、一九八七年的台风戴娜、 一九七九年的台风荷贝及一九七五年的台风爱茜均曾出现此现象。

图 17: 二零零三年九月二日下午一时零五分的雷达回波图像,显示台风杜鹃的双重眼壁
激光雷达低层扫描捕捉接近地面的风切变
在以上的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激光雷达对监测机场上空风场非常有效,若天气现象在接近地面出现, 情况会什样呢?
一个由低空气流引发的近地面风切变案例,正好发生在二零零三年八月十七日下午的早段时间。
当日下午二时左右,测风仪资料显示在机场西面有一条辐合线形成(简单来说,辐合线分隔风向相反的两个 区域)(图18),一架由西面降落北跑道的航机在 陆时遇到强度达时速15海里(每小时二十七公里)的风切变。

图 18: 测风仪资料显示在机场西面有一条辐合线形成
当时近乎无雨,正适合利用激光雷达监测机场上的风场。事实上激光雷达的低层扫描 (图19,即零度仰角 的水平扫描) 亦清晰捕捉到这一条辐合线。如果我们将图 中 AB 线作一垂直切面,便可清楚见到风力随高度的转变 (图20),即较强烈但 浅薄的偏西气流集中在地面附近,而在上空的风则较弱。由激光雷达数据推算来的结果,显示航机下降机场时遇到时速约16海里(每小时三十 公里)的增强逆风(即风切变)。激光雷达能够协助天文台的预报员于当日下午有充份时间预先发出了风切变预警。
机场预报员现已惯常地使用由激光雷达垂直和水平扫描所得到的风力数据。未来工作是利用激光雷达资料, 将风切变预警的步骤进一步自动化。

图 19: 激光雷达的低层扫描清晰捕捉到这辐合线

图 20: AB线垂直切面清楚见到风力随高度的转变
机场气象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风暴
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二日,菲律宾吕宋: 台风伊布都横过吕宋,造成人 22 死亡和数百人受伤。在香港国际机场 ,机场管理局召唤香港天文台与航空界用户举行紧急协调会议,确保所有人对这个移动迅速的风暴作好准备。从二零零一年开始,每当 8 号热带 气旋警告信号生效时,天文台便会为航空界用户简布天气。是次由于伊布都移动异常快速,天文台首次在还没有发出 1 号戒备信号的情况下, 便作出了简布。
七月二十三日,赤鱲角香港国际机场 : 伊布都继续向广东沿岸推进, 1 号戒备信号已在昨晚发出。 天文台在早上举行了另一次简布会,并与航空界用户保持紧密的联系,直至晚上。8 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在下午 10 时 40 分发出, 随着伊布都开始在本港肆虐,机场管理局的机场紧急事故中心随即全面运作。
七月二十四日, 赤鱲角香港国际机场: 虽然 8 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在早上 8 时 15 分已经取消, 伊布都为机场带来的侧风愈来愈大。天文台同事沉着应战,继续为航空界用户提供最新天气资料。直至中午,并出席机场管理局 合办的新闻发布会,讲述航班因天气影响延误的情况。
伊布都是一股猛烈的台风,但它并未对机场构成很大影响。从天气的角度来说,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 ,伊布都经过本港后始带来愈来愈大的侧风,其实早已在掌握之中。更重要的是,虽然这次天气预报已颇为准确,预测本身毕竟是一门 完全不肯定的科学,用户须密切监察天气。在这方面,天文台的「航空气象资料发送系统」是一个方便易用的工具,它提供天文台和海外 气象中心所发出的最新天气资讯,包括热带气旋消息。

图 21: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日,随着伊布都迫近,刘心怡女士(中)在机场紧急事故中心 为航空界用户简报天气
彩光环
照片是二零零三年九月十三日早上在从昆明往丽江的航机上拍摄。云层上可见飞机的影子, 并有红蓝交替的色环围绕。这种光学现象称为彩光环,是阳光经云层水点中反射而成 (物理术语是衍射)在高地上,例如在山顶, 背后的阳光有时会将人的影子投射在下面的低云或雾上,并出现彩光环。

图 22
天文台获得香港公益金奖
由香港公益金举办的「雇员乐助计划」中,香港天文台荣获了政府部门组别在二零零二至二零零三 年度的「最高个人平均捐款奖」的殊荣。足见天文台同事不单在专业气象工作上作出努力,更为社会公益作出贡献。

图 23
停电? 不用怕!
二零零三年中,有数个大城市发生大停电,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香港发生类似停电事故, 对香港天文台机场气象所的电力供应会有甚么影响呢?
机场气象所位处的航空交通管制大楼及控制塔(以下称作“大楼”)装设有三台一千二百千瓦柴油发电机, 提供充裕的后备电源。若市电供应停顿,发电机会在十五秒内起动,提供百分百的后备电力给包括机场气象所在内的大楼设施。
机电工程署工程服务经理(民航) 杨国辉先生指出:「我们会定期测试发电机,以确保其可靠性。 除此之外,大楼设有接驳流动发电机的装置,我们和电力公司定期会进行演习, 以确保他们提供的流动发电机能在短时间内接驳 到大楼的配电系统。」杨国辉又说:「在大楼内,机场气象所亦设有一套备用的配电系统,当主系统发生故障时,我们的员工能在 短时间内启动备用系统,恢复电力供应。」

图 24:机电工程署工程服务经理杨国辉 (左二) 正和陈家强 (中) 进行演习, 启动备用的配电系统

图 25: 机电工程署员工正进行演习,将流动发电机接驳到大楼的配电系统
会议及探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访问广州
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刘心怡女士 (中) 于二零零三年七月中旬与中南空中交通管理局代表在广州新 白云国际机场的场地合照。当次访问中,刘女士介绍了天文台的工作和分享一九九八年机场气象所搬迁至赤鱲角的经验。

图 26
天气雷达及卫星图像基础讲座
在互联网上发放雷达图像,天文台在二零零三年八月及九月举办了几次基础讲座, 介绍天气雷达及卫星的运作原理和图像的诠释。讲座分别提供给普罗市民及政府部门,反应非常踊跃,共有一百多名市民及来自二十 七个不同部门一百六十多位同事参加。

图 27 : 参加者正专心聆听雷达运作的原理
国内雷达专家到访
中国气象局的一批雷达专家在二零零三年九月上旬访问天文台,彼此分享了在天气雷达保养及应用的经验, 进一步加强技术上的合作。图为该组专家与天文台人员在大帽山雷达站前合照。

图 28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到访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于二零零三年九月三十曰访问机场气象所,深入认识天文台的风切变工作 及在机场提供的其他气象服务。
图 29 :从左至右
UPS’s Messrs Jack Wong,
James Mayer,
the Observatory’s C.M. Shun 岑智明
UPS’s Timothy Crook
天气资料室
你是否想知道过去某一个特别日子的天气,例如儿子的生日,女儿结婚的日子等?请登上以下网址:
http://www.weather.gov.hk/wxinfo/climat/specialday/html/select_e.shtml
只需在网页上输入当天的日子,有关的天气即时在电脑荧光屏上出现。天气资料内容包括日照时间、 雨量纪录、当日最高及最低气温等。如果当日曾经发出过热带气旋或暴雨警告信号,「天气资料室」也一起显示出来。 市民更可以 在网页上写上字句,制成心意卡。这「天气资料室」收集了由1885年至2002年超过一百年的纪录,期间的资料只有在1940 至1946数年 内因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而中断。
航空气象小常识问答题
1. |
雷暴是与以下那一种云有关呢? a. 卷云 b. 层云 c. 积雨云 d. 高积云 |
4. |
多普勒天气雷达有甚么用途? a. 侦察飞机移动的速度 b. 测量空气中水点移动的速度,以计算风的资料 c. 监察太空船的轨迹 d. 测量附近有没有雷电 |
2. | 云幂仪有甚么用途? a. 测量云层降雨的机会 b. 分辨不同的云种 c. 量度云底的高度 d. 测量云的成份 |
5. | 热带气旋的风力要达到多少才可称作台风? a. 每小时62公里或以下 (每小时33海里或以下) b. 每小时63公里至87公里 (每小时34至47海里) c. 每小时88公里至117公里 (每小时47至63海) d. 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 (每小时64海里或以上) |
3. | 能见度低于多少米定义为雾? a. 7000米 b. 5000米 c. 3000米 d. 1000米 |
6. |
以下那一种不是「温室气体」? a. 氮气 b. 臭氧 c. 二氧化碳 d. 水气 |
人与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多艺熟
在二零零三年五月,我们的电子维修组自行装嵌了一台气流剖析仪,并安装于长洲气象站。 气流剖析仪利用「多普勒效应」监察大气低层的风场。它发射无线电波脉冲,并量度电波经大气中的小涡旋反射后的频率。 电波经反射后的频率偏移,可测定小涡旋的移动,亦即代表风向和风速。利用这仪器,天文台可以不断密切地监测机场附近 上空的风向和风速。
由于累积了在深水、沙螺湾和小蚝湾三台气流剖析仪的经验,是次装嵌及安装工作可说是驾轻就熟, 不须假手于人。我们首先把重量超过100公斤的仪器组件运送到梅窝码头,放在有吊臂的船上,再运往长洲, 这些组件随即经两部三 轮货车运载往小山上的气象站。第二天即安装完毕,启动后一切顺利。测试结果显示仪器的运作令人十分满意,连日来工作的劳累亦 一扫而空。

图 30: 黄扬子(左)与同事陈星陶在长洲测试气流剖析仪的天线
一个充实的暑假
我叫 Jeff, 香港大学二年级学生,主修电脑科学及资讯系统。今年暑假很幸运能够在香港天文台实习。 我的工作是发展与航空气象有关的电脑软件。这是我第一次做有关自己学科的工作,也是首次在政府部门任职。我应用了Java 编算程式, 接收天文台气流剖析仪和云羃仪资料并加以处理, 另外以图象方式显示在监察器,使预报员可即时监测垂直风场和云层高度的变化。
虽然只是短短六个星期,这份工作让我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除了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外, 还认识了一班同事和实习生,而气象知识亦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
图 31: 翁少雄利用电脑为香港天文台处理不同的气象资料
ISO 认证一周年
在天文台机场气象所工作的职员一同庆祝二零零二年获颁航空气象服务 ISO 认证的一周年纪念。 香港天文台是世界第一个履行国际民航组织 (ICAO) 在二零零年推荐的有关准则,而获得 ISO 证书的气象服务单位。

图 32
新楼落成
天文台台长林超英先生(左三)在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一日为天文台的大榄涌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站 新附属楼主持开幕仪式。助理台长(航空气象服务)李本滢博士(左四)亦于同一天调往新职,他的工作由卫翰戈先生(左二)接替。

图 33
电话及传真号码
Telephone and Fax Numbers |
|
查询飞行文件 Enquiry on flight documents |
(852) 2910 6922 |
机场气象所主管 Officer-in-charge AMO |
(852) 2910 6300 (852) 2922 5805 |
机场气象所当值预报员
Duty Forecaster AMO |
(852) 2910 6920 (852) 2922 5806 |
传真 Fax
|
(852) 2910 0080 |
打电话问天气 |
(852) 187 8200(广东话) |
查询资料电话系统 |
(852) 2926 1133 |
香港天文台网页 Hong Kong Observatory Home Page |
|
航空天气服务网页 Web Page for Aviation Weather Services |
|
http://www.weather.gov.hk/aviation |
|
是期编辑
|
张锦洪
|
Editor this issue
|
K. H. Cheung |
香港天文台:香港九龙弥敦道134A 电邮 Email:mailbox@hko.gov.hk
Hong Kong Observatory:134A Nathan Road, Kowloon,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