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台风「5-6」

2012年4月3日

对很多人来说,这网志标题似乎有点古怪。台风「5-6」绝对不是北太平洋西部热带气旋的新名称。事实上,「5」和「6」是过去五十年间每年影响香港[注] 的热带气旋数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两个数字。(参考图一)

图一     每年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数目的次数分布(1961-2010)。

图一每年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数目的次数分布(1961-2010)。


香港的热带气旋纪录显示,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数目有很大的年际和十年际变化。最少的一年只有两个热带气旋影响香港(1997 年及 2007 年),而最多的一年有 11 个 (1974 年)。表一提供了不同时段的热带气旋平均数目。虽然所有平均数字均在5至7个的范围内,但 30 年平均数由 1961-1990 年及 1971-2000 年的 6 至 7 个减少至在 1981-2010 年的平均每年 5 至 6 个。而 1961 至 2010 年的 50 年长期平均约为 6 个。

表一     进入香港 500 公里范围的热带气旋数目及热带气旋信号次数在不同时段的平均数。

表一进入香港 500 公里范围的热带气旋数目及热带气旋信号次数在不同时段的平均数。


30 年平均数目在近数十年有所下降是一个有趣的议题。在北太平洋西部,热带气旋频率之年际和十年际波动可能与多个影响区内海面温度和大气环流的因数有关,当中包括厄尔尼诺、拉尼娜和太平洋十年际涛动[1-2] ,它们的影响有著数年到数十年的周期。此外,最近一些研究亦指出人为气候变化所引至的长期海面温度上升及有关之大范围大气环流改变[3] 亦有可能影响热带气旋的频率、强度及移动路径。由于引致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的热带气旋频率改变的原因颇为复杂,并可能包括自然及人为因数,科学界仍然需要更多研究,以进一步理解自然(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及人为因素对过去与未来区内热带气旋活动改变的相对贡献。

图二     1961 至 2010 年进入香港 500 公里范围的每年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气压)数目。
图二1961 至 2010 年进入香港 500 公里范围的每年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气压)数目。


有鉴于区内热带气旋活动有明显的十年际及甚至数十年际变化,在不同 30 年时段的平均热带气旋数目可能会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描述每年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数目之正常值时,参考 1961 至 2010 年的长期平均数目,即约每年 6 个,可能会较为恰当。



李子祥、郑婉圆


注:指进入香港 (22.3o N,114.17o E) 500 公里范围内的热带气旋。 以 500 公里范围作为热带气旋影响香港的代用指标,是因为进入这个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平均数目 (约 6 个 )与香港每年需要发出本地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长期平均数目大致相同。


参考 :

[1]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http://www.hko.gov.hk/lrf/enso/enso-front_uc.htm

[2] 太平洋十年间涛动 http://www.hko.gov.hk/climate_change/pdo_uc.htm

[3] 气候变化网页 http://www.hko.gov.hk/climate_change/climate_change_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