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的足跡
星期二, 2025年11月11日
上篇隨筆提及,熱帶氣旋鳳凰在西北太平洋逐漸增強並移至呂宋一帶。雖然時值11月中,但西北太平洋的海面溫度仍然偏暖,有利熱帶氣旋發展。鳳凰在11月9日發展為超強颱風(圖一),隨後橫過呂宋並造成嚴重破壞及傷亡。圖一 本港時間11月9日上午9時的衛星雲圖
鳳凰於星期一(11月10日)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天文台在當日下午發出一號戒備信號,香港離岸及高地間中錄得強風,當中包括橫瀾島、長洲、沙洲、青洲及大老山。在鳳凰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效應下,台灣海峽至南海東北部普遍吹東北強風,這情況有利海水推向沿岸地區,本港在星期一晚上至星期二凌晨漲潮期間,部分沿岸低窪地區出現水浸(圖二)。
圖二 11月11日凌晨沙田城門河附近的情況(相片提供︰黃明德 Dark)
在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影響下,鳳凰於星期二(11月11日)逐漸減弱,並逐漸轉向東北方向移動,橫過南海東北部移向台灣一帶。大家可能好奇為何鳳凰的路徑會突然轉變方向?一般而言,副熱帶高壓脊會引導熱帶氣旋沿著其外圍移動。雖然鳳凰在進入南海前沿著副熱帶高壓脊向偏西方向移動(圖三左),但其後因為副熱帶高壓脊受西風槽「打擊」而分裂成東西兩個單體(圖三右),在鳳凰的北側「開路」,令其路徑在南海東北部發生顯著變化,轉而向北移動。
圖三 11月9日(左)及11月10日(右)的500百帕斯卡位勢高度圖
包括鳳凰在內,今年已有14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再次刷新自1946年戰後以來年內「掛波」次數的最高紀錄。另外,今年有11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平了戰後以來的紀錄,與1967年及1974年並列。今年夏秋兩季西太平洋海面溫度較正常偏高,而且副熱帶高壓脊較多時間呈現偏西伸展的態勢,有利西北太平洋或南海形成的熱帶氣旋移向南海北部,提高影響華南沿岸及香港的機會。
另一方面,戰後以來共有20個熱帶氣旋曾於11至12月期間令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而當中一半均在2000年或之後發生 [1]。有文獻指出,近年南海北部在風季末出現較多熱帶氣旋,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在氣候變化背景下,南海海水溫度整體呈長期上升趨勢,有利熱帶氣旋形成及維持強度 [2];
(二)受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和太平洋十年間濤動(PDO)[3] 等大氣振盪的影響,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熱帶氣旋活動存在年際和十年際變化 [4]。
根據現時的中長期電腦模式預測,今年11月餘下時間至12月初南海北部出現熱帶氣旋的機會較低(圖四)。無論如何,天文台會繼續密切監察南海及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發展。
圖四 11月17日至12月8日期間的中長期熱帶氣旋概率預報圖(歐洲集合預報模式)
隨著鳳凰遠離,廣東沿岸會繼而受東北季候風主導,該區風勢頗大,海有湧浪。受季候風持續影響,本港星期四及星期五早上稍涼,氣溫在20度左右。預料一股強烈東北季候風會在下週初抵達華南沿岸,該區天氣顯著轉涼(圖五),大家請留意天氣變化。

圖五 11月12日至11月25日的最低溫度概率預報圖
謝威寶 黎宏駿 梁浩明
[1] 戰後以來共有24個熱帶氣旋曾於11至12月期間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而當中一半亦均在2000年或之後發生。
[2] Song, Y., Gao, S., Zhang, W., & Xia, D.(2025). Delayed typhoon season in China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52, e2025GL116746. https://doi.org/10.1029/2025GL116746
[3] 太平洋十年間濤動 PDO
https://www.hko.gov.hk/tc/climate_change/pdo.htm
[4] Goh, A.Z.-C. and Chan, J.C.L. (2010),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t. J. Climatol., 30: 827-843. https://doi.org/10.1002/joc.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