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二零一八年天氣概況

星期二, 2019年01月08日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初步評估,2018年很可能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第四最暖的年份。北極的海冰面積全年均遠低於平均,首兩個月更達到最低紀錄水平。2018年各類極端天氣事件繼續在全球多處肆虐,當中包括歐洲大部分地區、中東、非洲北部、日本及朝鮮半島的熱浪;歐洲部分地區及摩洛哥的寒潮;烏拉圭、阿根廷中部和北部、澳洲東部及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嚴重乾旱;極端降雨引致的嚴重水浸及山泥傾瀉亦影響歐洲部分地區、非洲東部、印度西南部及日本西部;熱帶氣旋引致的大風、風暴潮及暴雨為湯加、薩摩亞、北馬里亞納群島、也門、阿曼、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北卡羅來納州、馬達加斯加東岸、印度東岸、日本神戶和大阪、菲律賓北部及中國廣東省帶來嚴重破壞及重大傷亡。而高溫及乾旱引發的山火在美國加州、加拿大西部、挪威、瑞典、德國、希臘、拉脫維亞、英國及愛爾蘭亦造成災害。

一個較弱及短暫的拉尼娜現象在2018年初形成,隨後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的海水表面溫度變暖並於4月回復正常。而暖化趨勢持續至下半年,該區溫度在十月份超越了厄爾尼諾臨界值,並維持高於正常值至12月。

本港方面,主要受極暖的春季影響,2018年的天氣較正常溫暖,全年平均氣溫為23.9度,較1981-2010年氣候正常值[1]高0.6度(或較1961-1990年氣候正常值高0.9度),是有記錄以來其中一個第三溫暖的年份,而5月的月平均氣溫為28.3度,是1884年有記錄以來該月份的最高紀錄。天文台總部於5月30日所錄得最高氣溫35.4度為本年最高,是1884年有記錄以來的第十一高。2018年的熱夜[3]數目為26天及酷熱天氣[2]日數為36天,分別為有記錄以來第八高及第三高。

低温天氣方面,全年的寒冷天氣[4]日數為21天,較1981-2010年氣候正常值多3.9天。香港天文台於2月1日錄得的6.8度為全年最低氣溫。


圖一 2018年香港月平均氣溫距平


圖二 香港全年熱夜數目的長期時間序列(1884-2018)


圖三 香港全年酷熱天氣日數的長期時間序列(1884-2018)


圖四 香港全年寒冷天氣日數的長期時間序列(1884-2018)

主要受到2月至5月雨量遠低於正常所影響,2018年本港的雨量較正常少,全年雨量為2162.9毫米,較1981-2010年氣候正常值2398.5毫米少約百分之10(較1961-1990年氣候正常值少約百分之3)。2018年天文台曾發出四次紅色暴雨警告,但沒有發出黑色暴雨警告。2018年的雷暴日數為38天,接近1981-2010年正常值38.6天。


圖五 2018年香港月雨量距平


圖六 2018年香港年雨量(毫米)分佈

2018年共有33個熱帶氣旋影響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較長期平均(1961-2010)30個為多。全年有13個熱帶氣旋達到颱風或以上強度[5],較長期平均約15個為少,當中有七個熱帶氣旋達到超強颱風強度(中心附近最高十分鐘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185公里或以上)。年內有六個熱帶氣旋引致香港天文台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接近長期年平均。天文台在9月山竹吹襲本港期間曾發出十號颶風信號,而在6月艾雲尼、7月山神、8月貝碧嘉、9月百里嘉和11月玉兔襲港期間,天文台曾五度發出三號強風信號。

至於各月份的詳細天氣論述,可參考「每月天氣摘要」網頁:

https://www.weather.gov.hk/wxinfo/pastwx/mws/mwsc_uc.htm

2018年本港發生的重要天氣事件扼述如下:

1月底至2月初的寒潮

受一股強烈冬季季候風及其補充所影響,寒冷天氣在1月底至2月初持續影響香港。2月1日香港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6.8度,為全年最低氣溫,期間更接獲結霜報告。由1月29日至2月6日連續9天在香港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在10.0度或以下,是自1884年以來第四長的紀錄。

極熱的5月

受南海北部的高空反氣旋所支配,本港經歷了一個極熱及少雨的五月,期間由5月12日開始,晴朗及近乎沒有下雨的天氣直至月底。5月平均氣溫28.3度及平均最低氣溫26.1度,分別較其正常值高2.4度及2.0度,兩者均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5月份的最高。5月酷熱天氣總日數為16天及熱夜數目為6天,兩者亦是5月份的新紀錄。由5月17日至31日連續15天的熱浪亦打破5月份酷熱天氣最長連續日數紀錄。5月30日天文台氣溫上升至全年最高的35.4度。

1月至5月的乾旱

主要受到2月至5月雨量遠低於正常所影響,2018年1月至5月的總雨量為175.0毫米,較正常值640.8毫米少百分之73,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同期第二低。

山竹吹襲本港

環流廣闊的強颱風山竹在2018年9月16日帶著暴風至颶風程度的風力及狂風大雨在本港西南偏南約100公里掠過,天文台需發出最高級別的熱帶氣旋警告十號颶風信號達10小時,這是自1946年以來的第二最長十號颶風信號生效時間,僅次於1999年9月16日颱風約克所創下的11小時最長紀錄。

山竹所帶來的極端風力及破紀錄風暴潮嚴重地影響本港,在橫瀾島及長洲錄得的最高60分鐘平均風速分別為每小時161及157公里,均是該站歷來的第二最高,僅次於1983年的愛倫。山竹帶來的嚴重風暴潮令本港當日的水位普遍升高超過兩米,多區均錄得破紀錄的風暴潮。2018年9月16日下午維多利亞港內鰂魚涌的潮位最高升至3.88米(海圖基準面以上),是自1954年有儀器記錄以來的第二高,僅次於1962年超強颱風溫黛襲港期間錄得的3.96米(海圖基準面以上)。此外,山竹為鰂魚涌帶來2.35米的最大風暴潮(即在天文潮高度以上的增水),是自1954年有儀器記錄以來的最高,打破1962年溫黛的1.77米舊紀錄。

山竹的猛烈風力、嚴重風暴潮及狂風大雨在香港肆虐近半天,所造成的廣泛破壞是自1983年愛倫之後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的。多處沿岸及低窪地區嚴重水浸,沿岸設施及建築物嚴重受損。全港有不少於六萬宗的塌樹報告,至少有500宗玻璃窗或玻璃幕牆損毀報告,另有超過四萬戶電力供應中斷,當中約13,500戶停電超過24小時,而一些較偏遠地區及個別樓宇的電力供應在四日後仍未能完全恢復。停電亦引致一些地方的食水供應受到影響。在巨浪下數以百計不同大小的船隻擱淺、沉沒或受嚴重破壞。山竹吹襲本港期間至少有458人受傷,幸好沒有死亡報告。由於主要道路及鐵路因塌樹、棚架倒塌或水浸需封閉,多個渡輪碼頭設施嚴重損毀,2018年9月16日至17日本港交通及運輸服務嚴重受影響。香港國際機場有889班航班取消。詳細資料可參閱超強颱風山竹的熱帶氣旋報告(https://www.weather.gov.hk/informtc/mangkhut18/mangkhut_uc.htm)


圖七 2018年9月16日上午10時的雷達回波圖像,山竹的強烈螺旋雨帶當時正影響香港。


圖八 2018年9月16日香港各潮汐站錄得的最高潮位(單位為米,海圖基準面以上)及水浸報告(根據政府部門、新聞及社交媒體的資料,並非詳盡無遺)。


圖九 在山竹的影響下,有關電力及食水中斷的報告(根據政府部門、新聞及社交媒體的資料,並非詳盡無遺)。


圖十 2018年六個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路徑

附註 :

[1] 1961-1990年、1971-2000及1981-2010年氣候正常值,可參考:

https://www.weather.gov.hk/cis/normal_c.htm

除特別列明外,本文採用1981-2010氣候正常值。

[2] 酷熱天氣指當日最高氣溫達33.0度或以上。

[3] 熱夜天氣指當日最低氣溫在28.0度或以上。

[4] 寒冷天氣指當日最低氣溫在12.0度或以下。

[5] 熱帶氣旋分級資料可瀏覽 https://www.hko.gov.hk/informtc/classc.htm

表一 2018年破紀錄高溫天氣事件摘要

表二甲 2018年香港氣象觀測摘要

表二乙 2018年香港氣象觀測摘要

表二丙 2018年香港氣象觀測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