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二零二四年十月的熱帶氣旋概述

二零二四年十月在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區域出現了五個熱帶氣旋,當中潭美引致香港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熱帶低氣壓飛燕於九月二十六日早上在硫黃島之東南偏南約1 0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偏北移向硫黃島以南海域。飛燕於翌日下午增強為熱帶風暴。飛燕於九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橫過硫黃島一帶,並逐漸轉向東北偏北,移向日本以東海域。飛燕於十月一日橫過日本本州以東海域期間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並逐漸轉向東北移動。飛燕於當晚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估計為每小時105公里。飛燕最後於十月二日晚上在北海道以東海域演變為溫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山陀兒於九月二十七日早上在沖繩島以南約6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初時向西南移動。翌日山陀兒在呂宋海峽以東海域徘徊,並逐漸增強。山陀兒於九月二十九日開始加速向西北偏西移動,並由強烈熱帶風暴迅速增強為強颱風。九月三十日凌晨山陀兒進一步增強為超強颱風,隨後橫過呂宋海峽。山陀兒於十月一日凌晨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估計為每小時210公里。山陀兒於隨後兩天逐漸轉向東北,緩慢移向台灣西南部,並於十月三日下午在高雄登陸,隨後在台灣南部徘徊並迅速減弱,最後於翌日凌晨減弱為低壓區。

根據報章報道,山陀兒為菲律賓北部帶來暴雨,巴丹群島錄得破紀錄的二十四小時雨量727.8毫米。菲律賓有五人死亡,一人失蹤,12人受傷,超過38萬人受災,超過2 800間房屋受損,經濟損失超過15億菲律賓比索。山陀兒及其殘餘亦為台灣帶來狂風暴雨,其中基隆在十月三日錄得破紀錄的日雨量408毫米。連日狂風暴雨在台灣造成至少四人死亡,一人失蹤,719人受傷,超過60萬戶停水及43萬戶停電,經濟損失超過1 900萬美元。海陸空交通亦受影響,超過460班航班取消。

熱帶低氣壓百里嘉於十月六日凌晨在硫黃島之東南偏南約1 12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隨後三天百里嘉大致向北或東北偏北移動,橫過硫黃島以東海域。百里嘉於十月九日晚上增強為熱帶風暴,並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估計為每小時65公里。百里嘉最後於十月十一日凌晨在日本以東的北太平洋西部演變為溫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潭美於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在馬尼拉以東約1 3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移向菲律賓以東海域,並逐漸增強。翌日凌晨潭美增強為熱帶風暴,隨後轉向西北偏西或西北移向呂宋。潭美於十月二十四日橫過呂宋,並在下午進入南海中部。隨後兩日潭美採取偏西路徑,橫過南海中部。潭美於十月二十六日早上增強為颱風,並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估計為每小時120公里。受南海中部較強的垂直風切變影響,其後潭美逐漸減弱。潭美於翌日早上轉向西南偏南移動,並在中午前後在越南中部登陸。由於引導氣流較弱,潭美隨後在沿岸地區徘徊,最後於十月二十八日早上減弱為低壓區。

根據報章報導,潭美為菲律賓帶來狂風暴雨,引致山洪暴發,造成多人傷亡及重大經濟損失。受潭美及其殘餘影響,海南於十月二十六日至三十一日出現大暴雨,期間琼海市錄得最大累積降雨量1243.1 毫米,暴雨引發水浸及山泥傾瀉,造成十人死亡,超過55萬人受災,經濟損失約2.3億元人民幣。潭美亦為越南帶來暴雨,造成至少三人死亡,一人失蹤,超過290間房屋受損。有關潭美的詳細資料及對香港的影響,請參閱其熱帶氣旋報告

熱帶低氣壓康妮於十月二十五日早上在雅蒲島之東北偏東約8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隨後三天康妮大致向西或西北偏西移動,橫過呂宋以東的北太平洋西部,並逐漸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康妮於十月二十九日轉向西北移向台灣東南部,隨後於翌日早上迅速增強為超強颱風,並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估計為每小時205公里。康妮於十月三十一日下午橫過台灣期間迅速減弱,並於當晚進入台灣海峽。

二零二四年十月的熱帶氣旋暫定路徑圖

二零二四年十月的熱帶氣旋暫定路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