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二零一三年十月的熱帶氣旋概述

(路徑圖)

        二零一三年十月在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區域出現了九個熱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蝴蝶於九月二十六日在西沙東南偏東約580公里的南海中部上空形成,並大致向西北移動,翌日增強為熱帶風暴。蝴蝶於九月二十八日採取偏西途徑移動,橫過西沙以東海域,並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它於九月二十九日在西沙以南掠過,並逐漸增強為強颱風及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55公里,但隨即於當晚減弱為颱風。蝴蝶於九月三十日在越南中部沿岸登陸,並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十月一日在老撾與泰國邊境交界上消散。蝴蝶吹襲期間,三艘漁船在西沙海域上沉沒,導致四人死亡、58人失蹤。此外,蝴蝶在越南也導致三人死亡、35人受傷及95 000間房屋受損。

        熱帶低氣壓聖帕於九月二十九日在硫黃島以東約9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並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動,翌日增強為熱帶風暴。聖帕於十月一日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75公里,並轉向北移動。聖帕於十月二日掠過日本東南海域,翌日演變為溫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菲特於九月三十日在馬尼拉以東約1 25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並大致向西北偏北移動,隨後三天逐漸增強為颱風。菲特於十月五日在琉球群島附近轉向西北偏西移動,並增強為強颱風及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55公里,翌日橫過台灣以北海域,並減弱為颱風。菲特於十月七日凌晨在福建沿岸登陸後迅速減弱,傍晚在內陸消散。根據報章報導,菲特吹襲期間,造成五人死亡、四人失蹤、約2 300間房屋倒塌、超過18萬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47億元人民幣。

        熱帶低氣壓丹娜絲於十月四日在關島之東北偏北約3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並向西北偏西移動及逐漸增強,於十月六日成為颱風。丹娜絲於翌日在沖繩島東南偏東處進一步增強為超強颱風及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95公里,並採取西北途徑移動,在沖繩島東北面掠過。丹娜絲於十月八日逐漸轉向東北移動,橫過日本以西海域,並逐漸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翌日在日本海上演變為溫帶氣旋。丹娜絲吹襲期間,令到濟洲及韓國南部部分地區出現水浸及電力中斷。

        熱帶低氣壓百合於十月九日在馬尼拉以東約1 0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並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動。百合於十月十一日在呂宋以東增強成為颱風,並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45公里。百合當晚橫過呂宋,隨後三天橫過南海中部,在西沙以南掠過,十月十五日在越南中部沿岸登陸,並逐漸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晚上在老撾消散。百合在菲律賓造成13人死亡,超過二百萬人沒有電力供應。而在越南亦有五人死亡,49人受傷。

        熱帶低氣壓韋帕於十月十日在關島以西約2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並向西北偏西移動,翌日逐漸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及向西北移動。韋帕於十月十三日在硫黃島之西南偏南增強為強颱風,翌日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75公里。韋帕於十月十五日轉向東北移動,橫過日本以南海域,並減弱為颱風,翌日橫過日本東部沿岸海域後演變為溫帶氣旋。韋帕為日本東部帶來水災,觸發山泥傾瀉,造成至少17人死亡、51人失蹤、20人受傷、約300間房屋倒塌或受損,逾三萬戶停電。

        熱帶低氣壓范斯高於十月十六日在關島東南約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初時向西南移動,翌日增強成為颱風,並轉向西北至西北偏北移動。它於十月十八日進一步增強為超強颱風,翌日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230公里。范斯高於十月二十一日減弱為強颱風,兩天後進一步減弱為颱風。它於十月二十四日轉向北移動,橫過沖繩島以東海域。范斯高於十月二十五日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並向東北移動,橫過日本以南海域,翌日在日本東南的太平洋上演變為一股溫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利奇馬於十月二十日在威克島西南偏南約1 1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並大致向西北移動。利奇馬在太平洋上逐漸增強,於十月二十二日早上增強為颱風,傍晚在關島東北偏東約1 200公里處成為超強颱風,翌日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210公里。它於十月二十五日在硫黃島以東掠過,並逐漸轉向東北移動,翌日減弱為颱風,隨後在日本以東的太平洋演變為溫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羅莎於十月二十九日在馬尼拉以東約1 51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並大致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動,翌日逐漸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羅莎於十月三十一日進一步增強為颱風及橫過呂宋北端,在菲律賓造成三人死亡、兩人失蹤、超過17 000間房屋受損。

二零一三年十月的熱帶氣旋路徑圖

二零一三年十月的熱帶氣旋路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