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漫談世界氣象組織

漫談世界氣象組織

胡文志、胡宏俊
2021年4月

因疫情關係,相信大家都聽聞過「世界衞生組織(WHO)」這個機構,但大家對同是聯合國轄下的另一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WMO)」又有多少認識呢?現藉此機會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世界氣象組織(WMO)是一個政府間組織,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專責地球大氣狀態和變化規律及其與陸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大氣產生的天氣和氣候、以及由此產生的水資源分佈等方面。它其中的一個主要角色,是為促進世界各國在水文及氣象觀測、研究及服務方面的合作。
世界氣象組織成立於1950年,前身是國際氣象組織(IMO)。世界氣象組織現有193個國家/地區成員(截至2021年3月23日)。香港於1948年加入國際氣象組織,在世界氣象組織成立後隨即成為其中一名成員,1997年7月1日起以「中國香港」延續在世界氣象組織的成員身份,而香港天文台台長是中國香港在世界氣象組織的常任代表。天文台有不少同事曾參與世界氣象組織的國際會議、研討會和工作坊等活動,現時有20名天文台職員和3名香港的大學教授在世界氣象組織轄下的技術委員會、常設委員會、研究組和專家組出任主席、副主席和成員等職位。此外,天文台亦獲世界氣象組織邀請,開發和運作「世界天氣信息服務網[1]、「惡劣天氣信息中心[2]、「國際雲圖[3] 等網站服務。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以紀念《建立世界氣象組織的公約》於1950年3月23日生效。每年的世界氣象日都有一個與天氣,氣候或水有關的主題,而2021年的主題則是「海洋,我們的氣候和天氣」。
最後考考大家,知不知道WMO的標誌是什麼呢? 它其實是在聯合國的標誌上加了一個羅盤。試想想其中的意義和含意吧!大家不妨瀏覽世界氣象組織官方網站,加深對WMO的認識。
世界氣象組織的網站
備注:
[1]  世界天氣信息服務網站提供全球由各國的官方氣象機構供應的各大城市天氣預報和氣候資料。
[2]  惡劣天氣信息中心網站則提供全球官方觀測和警告諸如熱帶氣旋、大雨及雷暴等。
[3] 「國際雲圖」網頁有系統地將雲和大氣現象分類,並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精彩的天氣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