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與流感
天氣與流感
莫慶炎
2009年12月
流行性感冒(下簡稱流感)是世界各地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而大部份的流感可分為甲型或乙型兩類。在温帶地區,流感的活躍度有很清晰的季節性,每年在冬天都會出現一個高峰。相反,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情况比較複雜,每年都可能出現超過一個高峰,出現的時間每年亦會不相同。為了了解流感活躍度在香港的季節性變化,天文台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進行了「香港天氣與流感活躍度之關係」的研究。分析了1997年至2006年經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實驗室確診的甲型及乙型流感入院個案,以及天文台在沙田區錄得的天氣數據。
研究發現,香港因患上甲型流感而入院的人數一般較乙型流感多,而兩類流感的活躍度與天氣的關係則各有差異。在香港,甲型流感有兩個季節性高峰,分別為冬季/春季(二月至三月)及夏季(六月至七月)。這個現象有別於甲型流感在溫帶地區每年只在冬季出現一個高峰的情況。乙型流感方面,於冬季/春季亦有一個明顯的高峰,但每年夏季的活躍度則有較大的差異。
研究又發現,甲型及乙型流感在冬季/春季期間高度活躍,這與寒冷及潮濕的天氣有關。而在夏天,炎熱及潮濕的天氣與甲型流感的高活躍度有關,但與乙型流感活躍度的關係則不明顯。
另外,甲型流感在兩個季節高峰的相對強度亦出現變化。在早期(1998年至2000年),冬季/春季流感高峰強度明顯高於夏季,但到了近年(2004年至2006年),夏季流感高峰強度卻高於冬季/春季(見下圖)。

1997年至2006年威爾斯親王醫院每週甲型流感入院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