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金剛罩
霹靂金剛罩
鄭婉圓
2020年3月
大家都知道行雷閃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晚上漆黑的天空有一道猛烈的閃光,勾劃出極強的視覺對比,如果從美學角度來看,畫面極為美麗,而近代文學家及詩人郭沫若也透過他的《雷電頌》表現出雷電的強大威力。可是,現實中人們卻懼怕雷電,因為可能會被擊中以致受傷,甚至喪命。
其實被雷擊中的情況多數是可避免的。雷暴的發生是當積雨雲內的電荷積聚引致雲與地的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後,便會產生雲對地的放電,即我們見到的閃電現象。當你見到閃電,可能雷暴已非常接近。由於閃電在空中放電的通道溫度驟增,使空氣體積急劇膨脹,從而産生衝擊波,導致强烈的雷聲。從聲波在空氣一般情況下的傳播速度推算,若看見閃電3秒後聽到雷聲,表示雷暴正距離你大概1公里遠。如果你正處於空曠地方,就應盡快找尋安全地方躲避,不要逗留在樹下或桅桿旁。因雷電會傾向撃中高的物體,如站在這些東西旁邊,會較容易被擊中。

閃電相片由周兆榮先生拍攝。
若你駕車到郊外時遇上閃電及雷暴,逗留在車廂內是否安全呢?
遇上雷暴時,最安全當然是躲進室內,但如果留在車廂中,只要緊閉門窗,如有外置天線的話, 放下它以免吸引閃電,這亦是辦法之一。因為就算車輛遭受雷擊,車身可以充當一個屏蔽,電流會通過車身和輪胎直接引入地下,不會通過車內的人。究竟是什麼原理,令藏身於一個金屬殼內也可保安全? 這主要是「法拉第籠」(Faraday Cage)效應。
「法拉第籠」是一個由金屬或良好導電體形成的籠子,由一英國物理學家發明,並以他的姓氏命名。他在1836年發現帶電的電導體( 如金屬)上的過剩電荷只存在於其表面上(即外殼),不會影響封閉在其內部的物體,因此電導體外殼便對其內部起了「保護」作用。
在雷雨天行車時,若車子被雷電擊中,由於「法拉第籠」效應,雷擊的電流會通過車的金屬外殼傳到車軸,再通過沾濕的輪呔將電流帶到地面去,所以在外駕駛時遇上行雷閃電,躲在車廂內基本上是安全的。要留意的是汽車被雷電擊中時,瞬間的高壓電可能會損壞車內的電子儀器,使其不能正常運作,這與雷電擊中飛機的情況一樣。如安全情況許可,最好把車停在路邊安全的地方,遠離大樹及桅桿,關掉引擎、電子音響系統,關閉所有門窗,不要觸摸車窗把手等。當然,,外出前應留意天文台發放的天氣資訊,如天氣惡劣,應盡量避免外出。

閃電的電流通過車外殼再經輪呔傳至地面,汽車的金屬外殼恍如一個法拉第籠,是可防雷擊的「金鐘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