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雷暴

雷暴

雷暴通常出現於春季及夏季。咆哮的雷聲及奪目的閃電是它的特徵。
什麼是雷暴?
當一道奪目的閃光突然劃破長空,接著傳來幾聲轟隆巨響,雷暴便發生了。在香港,雷暴常見於春、夏兩季。
拍攝於粉嶺的閃電
拍攝於粉嶺的閃電(照片來源︰陳卓賢先生,香港天文台)
雷暴是怎樣形成的?
雷暴的發展始於溫暖和潮濕的空氣上升。空氣上升的原因很多,例如地面受太陽照射加熱、在低壓槽附近、兩股不同的氣流匯聚或遇上高山而上升等。
當潮濕空氣上升時,空氣中的水分便會遇冷凝結而成為雲。隨著氣流繼續上升,雲層亦發展得越來越高,雲中的水珠也會不斷增長。達到高空時溫度會很低,冰粒也會在雲中形成。當雲頂達到十至二十公里時便形成積雨雲,而雷暴是由積雨雲產生的。
積雨雲的發展
積雨雲的發展
請按此處瀏覽積雨雲的發展圖片
閃電和雷聲是如何產生的?
由於積雨雲內有急劇的氣流擾動,雲中的水珠和冰粒便會分裂而產生電荷。一般來說,積雨雲的上部帶有正電荷,中下部帶負電荷。當正負電荷之間的電壓到達某程度時,雲與雲之間或雲與地面之間就會出現放電的現象,發出強烈閃光,這就是我們平時見到的閃電。放電時會產生大量熱能,令周圍的空氣急劇膨脹,產生聲音而造成隆隆雷聲。
積雨雲內的正負電荷分佈情況
積雨雲內的正負電荷分佈情況
狂風大雨有時會伴隨著雷暴出現。當積雨雲內的水珠不能被下面的空氣承托時,它們便會降落成雨,而下沉的急速氣流亦會造成狂風。
如何估計雷暴的距離?
閃電和雷聲是差不多同時發生的,但光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比聲音快很多,因此人們總是先看到閃電然後才聽到雷聲。雷暴發生的距離大約可從閃電至雷聲的時間差異來估計。可以說,若看見閃電後三秒才聽到雷聲,則雷暴距離觀察者約有一公里。
大氣層穩定度與雷暴有什麼關係?
簡單來說,一團空氣若較周圍的空氣暖時,該團空氣便會不斷上升。這情況稱為不穩定大氣。不穩定的大氣有利於積雨雲的發展及雷暴的形成。
若空氣團較周圍的空氣冷時,該團空氣便會下降。這情況稱為穩定大氣。空氣在穩定的大氣下並不會被抬升,所以不利於雷暴的發展。
香港一年中什麼時間最常出現雷暴?
在香港,雷暴通常出現於春季及夏季。每年四月至九月,平均每月約有五天錄得雷暴。
香港每月平均雷暴日數
香港每月平均雷暴日數
如何預測雷暴?
香港天文台的預報員利用雷達圖像、衛星雲圖、閃電位置資料及氣象報告來監測雷暴的發展和移動方向。預報員會根據各種預報工具,例如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的計算結果及探空氣球所測量到的高空狀況,來預報雷暴。 請按此處瀏覽有關雷暴的警告服務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