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暴雨警告信號的有趣小統計

暴雨警告信號的有趣小統計

李健威
2011年6月

香港的雨季一般是四月至九月,其中五、六月間華南沿岸地區會受到一些活躍的低壓槽的影響,經常在香港出現頃盆大雨,這些暴雨會造成交通混亂、水淹、山泥傾瀉,甚至人命傷亡。天文台早於1992年開始運作以顏色來表示不同暴雨程度的暴雨警告系統來提醒市民,當時的暴雨警告信號分「綠」、「黃」、「紅」和「黑」雨四個級別。到1998年,暴雨警告信號改為分「黃」、「紅」和「黑」雨三個級別。根據級別定義,「黃」色暴雨警告信號表示本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30毫米的大雨;「紅」色暴雨警告信號表示本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的大雨;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表示本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的大雨。
根據1992至2010的統計數字顯示,平均每年發出「黃」、「紅」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次數分別為21.3、4.6和1.2次。發出最多暴雨警告信號的月份為六月,「黃」、「紅」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平均次數分別為5.3、1.5和0.3次,而一月、二月和十二月這三個月份從未發出過任何暴雨警告信號。一年內最早發出的「黃」、「紅」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分別為2009年的3月5日、2000年的4月3日和2008年的4月19日,而最遲發出的「黃」、「紅」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分別為2006年的11月21日、2002年的10月18日和2001年的9月2日。一年內發出最多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3次,分別發生於2000年及2006年。而最接近的兩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則發生於1999年8月23至24日,兩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相隔時間不足17小時。至於生效時間最長的「黃」、「紅」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則分別為17.4、13.2及5.8小時。
「紅」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多數在清晨時份出現的。事實上,由午夜至中午時段內「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的生效時間為中午至午夜時段的約1.5倍,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更多出約為2.5倍。其中一個可能成因是在夏天清晨時份,在大氣低層通常會出現從南海吹向沿海地區的暖、濕空氣平流,這些平流會降低大氣的穩定度,有助大雨形成。此外,香港發生的暴雨一般由低壓槽、熱帶氣旋、西南季候風和冷鋒等天氣系統所引致,在發出「紅」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暴雨個案中,由低壓槽引致的比例為最高,約佔59%,而熱帶氣旋佔個案總數的24%,西南季候風及冷鋒則分別佔6%和4%。
近年本港最大的暴雨要算是發生在2008年6月7日的一塲了。受一股活躍的低壓槽影響,一道雨帶於當日早上由西向東橫掃本港,由於雨帶發展相當急速,天文台於上午5時15分首先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並於40分鐘後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再於上午6時40分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持績了4小時20分,到上午11時正被取消,是第4長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時間。「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天文台總部於上午8至9時的一小時內共錄得145.5毫米雨量,是自1884年以來最高的一小時雨量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