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天氣預報新里程
臨近天氣預報新里程
胡宏俊、黃偉健
2018年9月
香港天文台於2018年6月獲世界氣象組織指定為臨近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為亞洲區內的氣象機構提供臨近預報方面的支援。香港天文台的專用網站(https://rsmc.hko.gov.hk/)會實時提供未來數小時的定點降雨、強對流和冰晶積冰等預報產品(圖一),以支援區內加強預報和預警惡劣天氣,以及航空氣象服務。
「臨近預報」是針對未來數小時的天氣所作出的精細化預報。天氣系統發展具有不確定性,尤其是預測惡劣天氣系統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移動和強度變化向來是氣象界的一大挑戰;加上大雨、雷暴、冰雹和雷雨大風等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造成嚴重災害,故此對預測精確度有極高要求。為支援暴雨警告的運作和提供公眾臨近預報服務,香港天文台運行自行開發的「小渦旋臨近預報系統」,通過快速分析雷達回波移動、降雨分佈、並外推雷達回波來預測不同地點的降雨量和惡劣天氣風險。
天文台一直以來與土力工程處、渠務署和水務署緊密合作,利用臨近降雨預報來減輕山泥傾瀉和防止水浸的影響,改善生態、節約水源和提升渠務工程效率。過去數年,天文台開發了為公眾人士提供的一小時閃電臨近預報,同時為機場管理局、公共服務營運機構例如電力公司、纜車、主題公園等提供閃電臨近預報服務,以支援他們的運作與應變所需。在進一步改進預報技術的科研發展,天文台亦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開發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臨近預報演算法。2018年天文台更與深圳氣象局合辦全球氣象人工智能挑戰賽,邀請各方專才進行相關的研發工作。
「小渦旋」曾為大型盛事如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海世界博覽會、新德里英聯邦運動會和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提供臨近預報。在這個基礎上,香港天文台開發了「社群版小渦旋」與世界各地的官方氣象機構分享,以協助他們建立臨近預報服務,並提供相關的警告服務。現時內地與海外的氣象局,包括珠海、海南、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圖二)、印度、緬甸和南非均引進了「社群版小渦旋」或積極研究臨近預報產品應用。天文台主辦了世界氣象組織工作坊、亦在2016年舉辦「世界天氣研究計劃第四屆國際臨近預報及超短期預報專題研討會」,為上百名氣象學家分享臨近預報技術和「社群版小渦旋」的發展。
展望將來,天文台將繼續積極發展先進的臨近天氣預報技術,推廣「社群版小渦旋」和數據共享,促進惡劣天氣預報和預警服務發展,不單希望為區內氣象建設作出貢獻,亦讓民眾為可能發生的天然災害及早作準備。

圖一:臨近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網站顯示定點降雨和強對流天氣預測

圖二:「社群版小渦旋」在馬來西亞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