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有怎麼樣的雲,就有怎麼樣的雨

有怎麼樣的雲,就有怎麼樣的雨

馮銘燊

「夏雨隔田生,烏鴉濕半翅」的積雲天氣:在日間,特別是在盛夏時候,地面吸收大量太陽的熱量,引起大氣對流運動,將水氣帶上上空,慢慢形成孤立懸浮的「積雲」。這些雲,底部平坦,頂部突起,狀如棉絮,俗稱「饅頭雲」。
積雲
在二零零四年七月十四日早上從長洲自動氣象站向北面拍攝的天氣照片。當時天空呈現一團團的積雲。
初期的積雲不會帶來雨水,但若繼續發展,到某一程度便會下雨。這種雲所帶來的降雨,稱為驟雨。特性是雨區局限在這片雲的覆蓋範圍內,為時頗短。遇上驟雨,不妨找有遮蔽的地方稍等一會,讓雲塊飄過,避免成為落湯雞。文人用誇張的手法去突顯這種局部地區特性,喻為「夏雨隔田生,烏鴉濕半翅」。
若雲塊進一步繼續發展,到了後期,雲的頂部發白炫目,外觀如椰菜花,高度可達一萬米以上,便成為積雨雲。這時候下雨,雨勢會很大,並可能有雷暴。
積雨雲
從在當天下午由長洲自動氣象站拍攝的天氣照片所顯示,右邊的積雲已發展變成積雨雲。
「烏雲接日頭,半夜雨稠稠」的層狀雲天氣:層狀雲主要由大範圍的氣流上升運動形成,常見於鋒面附近,即暖濕空氣碰到冷氣團,向上爬升的交界面上。當暖濕空氣抬升時,水汽冷卻凝結成大範圍的層狀雲。由深厚層狀雲產生的降水,通常比驟雨持續的時間長,但雨勢較小。
在香港的冬天,經常受冷空氣南下影響。當冷空氣接近香港時,一大片蔽光的厚雲從地平線上升,逐漸掩蓋過來。冷空氣到達時可能會下雨,範圍廣泛,而且還持續一段頗長時間。正正體驗了「烏雲接日頭,半夜雨稠稠」的民間說法。
層狀雲
二零零五年冬季,一月十二日黃昏時份從長洲自動氣象站向北面拍攝的天氣照片。當天日間普遍天晴,黃昏時隱約可見層狀雲正從西方(左面)移近。
積雨雲
一股寒潮於翌日(二零零五年一月十三日)清晨抵達華南沿岸,為本港帶來多雲及有雨的天氣。圖片顯示在當天早上從長洲自動氣象站向北面拍攝的天氣照片。
有怎麼樣的雲,就有怎麼樣的雨。下次遇到這些特別的雲,留意它們的形狀演變及覆蓋範圍,不妨也來個即興的天氣預測。香港天文台定時發放境內不同地方的實時天氣照片,有興趣觀看的市民可以瀏覽以下網頁:https://www.hko.gov.hk/tc/wxinfo/ts/index_webcam.htm
參考資料:
[1] 束家鑫、鮑寶堂,1994,中國雲天,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2] 熊第恕,1983,氣象諺語淺釋,江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