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再談潮汐

再談潮汐

李本瀅

月球只有一個,但為什麼每天有兩次漲潮和兩次退潮?
我們知道兩件物體的距離愈近,它們之間的引力便愈強。所以月球對海洋的引力,在地球近月球的一面會比遠離的一面大。這會對地球上的水「拉平」,形成兩處水位漲高的情況。面向月球的一面漲幅較大,遠離月球的一面漲幅較小(圖一)。在香港,兩個漲潮的水位相差通常只有約一米。
圖
圖一:主要由於月球的引力,地球上兩處出現水位高漲。
現在讓我們加上地球的轉動。地球完成一次自轉需時一天。地球上每處地方,如香港,均會經過大漲潮和小漲潮各一次。所以每天都有兩次漲潮(在它們之間,當然會有兩次退潮)。
從潮汐表可以看到每天的兩個漲潮並非相隔12小時。為什麼呢?
那兩處水位高的位置跟隨月球移動,因為基本上它們是由月球引力造成的。當地球剛好在24小時完成自轉時,月球的移動會稍為超前。地球需要額外轉50分鐘才能追上月亮。所以兩次漲潮相隔約12小時25分鐘。
你沒有提到太陽。太陽比月球大很多,太陽是否對海洋有更大的引力?
太陽比月球巨大二千七百萬倍,但距離也多四百倍。讓我們重溫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引力的增加與質量成正比,但亦會因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而減少。計算結果顯示太陽引力對潮汐的影響只及月球的一半。太陽引力加上月球引力,對我們產生大潮和小潮的微妙效應。
什麼是大潮和小潮?
當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依此次序連成一線時(新月),由於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在同一方向拉,海水會升得特別高。當月球、地球和太陽三者依此次序連成一線時(滿月),情況跟上面是一樣的。以上都出現大潮。當太陽、月球和地球成一直角(弦月),海水的升降相對小很多。這情況便出現小潮。
圖
圖二:月球、地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圖。
還有其他因數影響潮汐嗎?
有。月球圍繞地球的橢圓形運行軌道、地球本身圍繞太陽的橢圓形運行軌道、以及地球軸本身的傾斜。由於以上這些因數及漲潮之間相距超過12小時,你會留意到潮汐表上有些日子潮汐資料少於四項(一般是四項:包括兩漲潮和兩退潮)。
參考資料:
[1] "What Einstein told his barber", R.L. Wolke, Dell Publishing,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