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氣候變化下的海洋

氣候變化下的海洋

陳敏儀
2023年5月

人類活動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到大氣中,加劇了溫室效應,使更多熱能積存在地球,當中約90%的熱能被海洋吸收,使海洋變暖,繼而嚴重影響海洋生態及導致海平面上升。為了適應變暖的環境,海洋生物須要向較涼的區域遷移,自1950年代起,海洋物種以平均每十年約60公里的速度向兩極遷移
海洋熱浪的頻率自1980年代起增加了約一倍,其強度及持續時間亦有所上升,近年造成大量珊瑚礁、海帶森林、海草及紅樹林死亡。珊瑚的生態價值很高,為各種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棲息之所,然而海洋暖化導致珊瑚白化甚至死亡,大堡礁在2016至2022年間便經歷了4次大規模白化。
海洋暖化會減低海水中氧氣的溶解度,並加劇海洋上層的海水分層,大氣和海洋內部的氧氣交換會被削弱,海洋整體含氧量因而減少。海洋暖化加劇一些水域的缺氧情況,甚至導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約有四分一被海洋表層吸收。隨着表層海水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其酸鹼值會下降,這個過程被稱為海洋酸化。現時全球海面的酸鹼值已較工業化前下降約0.1,即海水酸度增加了約26%。海洋酸化嚴重影響須要建構含鈣外殼和組織的海洋生物的鈣化過程。
海水受熱膨脹,加上陸地上的冰川冰蓋融化,使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在1993至2022年間增加超過一倍。海平面上升為沿岸地區帶來水浸威脅,亦會影響許多沿岸生態系統,包括紅樹林和淺水珊瑚礁。如果海水滲入地下淡水,更會影響飲用水和灌溉水。
海洋變暖有利熱帶氣旋發展。隨着全球暖化,全球強熱帶氣旋比例有所增加。熱帶氣旋會帶來強風暴雨及風暴潮,在平均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風暴潮對沿岸地區的威脅相應提高。
若本世紀末的全球暖化水平超過2°C,預料部分物種有機會絕種、地區性絕跡和生態系統崩潰的風險會迅速上升;縱使全球升溫少於2°C,珊瑚礁仍面臨廣泛地區減少的風險,赤道附近和北極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也會下降。氣候變化還會改變海洋的許多生態系統,影響區域漁業和相關糧食供應。
要減緩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全球各國必須快速提升減排力度,大家亦要攜手協力,節能減排,實行綠色生活,盡快達至碳中和。
圖一
圖一   大堡礁的珊瑚白化(圖片來源:©Underwater Earth XLCatlin Seaview Survey - Christophe Bailh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