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的寒冬–全球變冷?
2009/2010的寒冬–全球變冷?
梁榮武
2010年3月
虎年來臨之前數天,中國大陸數以百萬計的人羣擠滿公共交通,趕着回家過春節,但部份人卻碰到嚴寒天氣,大雪更令到包括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多個省份共 24條高速公路關閉,令回鄉人士格外焦急。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華盛頓,2009年12月的降雪量創了新紀錄,更令首都癱瘓了數天。在全球很多居住於中緯度地區的人都認為今年的冬天特別冷。究竟是否「全球變暖」已然結束,取而代之成為「全球變冷」呢?這當然不對。實際上,2009年仍然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十年的其中一年。那末,我們又怎樣解釋近日嚴寒天氣和「全球變暖」中間的矛盾呢?
這裡其實有兩個現象 - 嚴寒天氣和暴雪。具體地說,我們的問題是﹙i﹚嚴寒天氣和「全球變暖」有沒有矛盾呢?﹙ii﹚暴雪天氣和「全球變暖」有沒有矛盾呢?
未企圖作答之前,我必需強調「全球變暖」是表示地球平均氣溫長期上升的趨勢,它不應與地球某些地區的個別天氣事件混為一談。
上面問題﹙i﹚的答案和「北極濤動」有關。「北極濤動」是北極和中緯度地區之間的一種氣候狀態,決定了這兩個地區的南北氣流强度。今年冬天,這些地區的氣壓形勢有利於北極冷空氣入侵中緯度地區。從美國太空總署MODIS衛星圖片可清楚看到2009年12月異常溫暖的北極地區和異常寒冷的中緯度地區。

圖 1︰ 2009年12月美國太空總署 NASA MODIS 衛星圖片,顯示氣溫異於正常的情況﹙藍色代表異常寒冷,而紅色代表異常溫暖﹚
雖然中緯度地區甚至亞熱帶地區的氣溫較低,但全球平均氣溫並沒有下降,故此今年的寒冬和「全球變暖」是沒有矛盾的。有關「北極濤動」的更詳細解釋可參考天文台制作的YouTube短片。
要回答上面問題﹙ii﹚– 大雪和「全球變暖」有沒有矛盾的地方,我們首先要明白大雪天氣的兩個先決條件︰潮濕空氣和寒冷空氣。由於「北極濤動」,今年冬天不乏寒冷空氣。但潮濕空氣從何而來?一個明顯的源頭是海洋。今年冬天,整個中國南海和東海的海水都異常地溫暖。這從下面美國太空總署的海水溫度異常分析圖中清晰可見。

圖 2︰ 2010年2月15日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海水溫度異常分析圖
同樣,這裡藍色代表異常寒冷,而紅色代表異常溫暖。溫暖的海洋提供潮濕而較暖的空氣,遇到北方寒冷而密度高的空氣後上升,形成中緯度地區的大雪,和南方如香港的雨天。難怪今年冬天每逢冷空氣襲港時往往都會下雨。
這現象不單只和「全球變暖」沒有矛盾,更因為「全球變暖」而變得越來越頻密。海洋有很大的慣性,因人類活動而引起的「全球變暖」令海洋在更長時間之內變得更暖。實際上,現今的海水溫度已比數十年前明顯較高。在這種客觀環境之下,我們認為溫暖的海洋會時常為大陸帶來濕暖空氣,一旦遇上冷空氣,再出現像今年冬天大雪的機會將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