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天氣觀測及報告
航空天氣觀測及報告
張冰
2012年6月
香港天文台作為香港的指定氣象機構,依照國際民航組織﹙ICAO﹚和世界氣象組織﹙WMO﹚定下的標準和要求為國際航空航行提供天氣服務。
天氣觀測員在香港國際機場控制塔內的機場氣象所二十四小時觀測天氣及製作航空天氣報告。自2000年4月起,用作國際交換的香港地面天氣觀測站由尖沙咀香港天文台總部遷移至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現時,機場氣象所的天氣觀測員同時為航空業界和氣象界發放天氣報告。
氣象觀測和報告有什麼分別?
氣象觀測是一個或一系列氣象要素的評估;而氣象報告則是對在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觀測到的氣象要素的說明。
什麼是SYNOP?
國際間議定在標準時間進行和完成地面氣象觀測,例如在協調世界時00、06、12、18﹙香港時間 = 協調世界時 + 8小時﹚。這些氣象要素會被編碼成議定的氣象報告,稱為SYNOP,每隔三小時或六小時在世界各國之間交換,這些數據會應用在天氣預測或氣候研究上。
什麼是METAR?
METAR 是指航空界的「例行天氣報告」,每隔一小時或半小時發出一次。這種報告載述在指定時間內在機場所觀測到的氣象要素。這些要素包括地面風、能見度、跑道視程、現時天氣、對飛行有重要影響的雲、氣溫、露點溫度及大氣壓力。
機場天氣報告內亦包含趨勢預測,即預測未來兩小時內天氣的轉變。
什麼是SPECI?
SPECI 代表「特殊天氣報告」。當機場的天氣狀況明顯惡化或轉好時,除例行天氣報告外,機場氣象所會發出特殊天氣報告。這些重要的天氣變化包括地面風、能見度、雲底高度有明顯變化,或有惡劣天氣出現等。SPECI 編碼方式與 METAR 類似,各元素的意思相同。要分別這兩種天氣報告,可查看開段所採用的關鍵字 METAR 或 SPECI。
METAR / SPECI、SYNOP 如何在國際間交換?
機場天氣報告﹝包括例行天氣報告及特殊天氣報告﹞經「航空專用電訊網」﹙AFTN﹚在國際間傳遞交流。此沿用已久的系統正逐步被新的「航空訊息處理系統」﹙AMHS﹚取代。新系統不但具有更廣闊的頻寬,更可傳遞二進制數據。在數據格式方面,航空界亦將逐漸從字母格式轉至延伸標記語言,後者更適用於自動系統,亦支援航空用戶未來以數據為中心的運作模式。
SYNOP報告是透過世界氣象組織的全球電訊系統﹙GTS﹚來進行國際間交換。觀測時間、數據和信息格式、交換時間表及報告站台的職責都是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規定進行。為加強地區及全球之間的聯繫和資訊管理,世界氣象組織現正建立新的資訊系統﹙WIS﹚。這套未來的核心資訊系統利用專用的通訊方法﹙例如數據網絡、衞星通訊﹚來保證服務質素,以及使用互聯網靈活地傳送數據;至於數據格式方面,會沿用以表格驅動編碼來交換SYNOP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