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為何二月特別短?

為何二月特別短?

蔡子淳、周萬聰
2020年6月

每年公曆二月只有28或29日,日數較其他月份少,你知道原因嗎?
相傳在公元前八世紀的古羅馬時代,一年只有十個月,相當於由現時的三月開始,十二月作結,每個月有30或31日,加起來就有304日(圖一)。當中最後四個月的拉丁文分別是September(第七)、October(第八)、November(第九)及December(第十),這幾個名字一直沿用至現代。至於December後的寒冬,當時曆法則不作計算。
圖一:公元前八世紀時的古羅馬月份及每月日數。
圖一:公元前八世紀時的古羅馬月份及每月日數。
根據記載,後來國王努瑪龐皮留斯(Numa Pompilius)提出改革曆法。據說由於「雙數」在古羅馬人心目中屬於不吉利,努瑪龐皮留斯將原本有30日的月份全部改成29日,令該十個月的日數變為298日,同時把過往不計日數的寒冬也納入曆法內,以月相一年大約有12個盈虧周期(共約354日)為全年日數依據,但為免遇上「雙數」,故此再增一日為355日。新加上的57日分配在一月(29日)與二月(28日),成為當時一年中的最後兩個月(圖二)。當時二月是古羅馬的「淨化月」,據說古羅馬人會在這個月處刑犯人或淨化贖罪,因此古羅馬人「不介意」讓二月出現「雙數」日數,結果也令二月變成全年最少日數的一個月。
圖二:國王努瑪龐皮留斯改革後的月份及每月日數。
圖二:國王努瑪龐皮留斯改革後的月份及每月日數。
然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所需時間約為365.25日。若果一直用這個曆法,月份與季節的偏差便會越拉越遠,造成混亂。到了公元前46年,凱薩大帝(Julius Caesar)決定重新整理曆法,將額外10日加在不同月份,令全年日數增至365日,並規定「每四年一閏」,像2020年般在二月加上一日,稱為儒略曆(Julian Calendar)(圖三)。
圖三:儒略曆(平年)的月份及每月日數,而閏年的二月則有29日。
圖三:儒略曆(平年)的月份及每月日數,而閏年的二月則有29日。
但「每四年一閏」原來也會衍成另一個問題,因為地球繞太陽一個圈(更精準地說,兩次春分之間的時間,即「回歸年」),並非剛好365又4分之1 日(365.25日),而是短一點的365.2422日。若果一直「每四年一閏」維持下去,大約每400年就會多出3日左右。因此於1582年教宗格列高里十三世(Gregory XIII)宣佈更改置閏規則,若年份能被100除得盡,但又不能被400除得盡的,就不是閏年(例如1700、1800、1900、2100、2200、2300、…),這樣便可在400年中減少3個閏年,平均一年則長365.2425日,接近回歸年的365.2422日,就是現時世界普遍採用的格列高里曆(Gregorian Calendar),又稱「格里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