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中世紀暖期?
中世紀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一般是指大約在公元900至1300年在北半球一些地區(例如北大西洋、格陵蘭南部、歐亞大陸的北極地區和北美部分地區)的溫暖時期。由於缺乏公元1600年以前的數據,中世紀暖期的確實持續時間、溫暖地區的分佈範圍,以及它是否一個全球現象仍在研究當中。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四次評估報告和最近一些研究指出,現時仍沒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中世紀暖期的整體溫度能與20世紀相比。根據 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在20世紀後期的變暖遍及全球,而20世紀後期的北半球平均溫度很可能是在過去1300年中最高的。
中世紀暖期和20世紀後期的變暖原因也截然不同。中世紀暖期主要由自然因素引起,例如太陽活動和火山活動。然而,正如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20世紀的變暖很有可能是由人類活動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增加所引致的。
各顏色線分別代表12種氣候代用記錄(樹木年輪、鑽孔、冰芯/冰鑽孔等)所重建過去1300年的北半球溫度變化記錄,而黑色線則是利用儀器記錄的溫度變化資料。 (來源: 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圖6.10)
參考:
IPCC AR 4, Working Group I, 2007: Chapter 6: Palaeoclimate.
Mann, M. E., Z. Zhang, S. Rutherford, R.S. Bradley, M.K. Hughes, D. Shindell, C. Ammann, G. Faluvegi and F. Ni, 2009 : Global Signatures and Dynamical Origins of the Little Ice Age and Medieval Climate Anomaly. Science, 326, 1256-1260.
P. A. Stott, S. F. B. Tett, G. S. Jones, M. R. Allen, J. F. B. Mitchell, and G. J. Jenkins, 2000 : External Control of 20th century temperature by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orcings. Science, 290, 2133-2137.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U.S.), Committee on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for the Last 2,000 Years, 2006 :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for the last 2,000 years,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ISBN 9780309102254.
Koch J. and J. J. Clague, 2011: Extensive glaciers in northwest North America during Medieval time. Climatic Change, 107, 59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