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氣象工作的意義

2011年5月31日

在過去兩星期,我在瑞士日內瓦參加了四年一度的「世界氣象大會」。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個世界氣象組織(WMO)內最高層的會議,也是我第一次以中國香港常任代表的身份出席 WMO 的會議。

WMO 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目前 WMO 共有 189 個會員,其中 6 個是地區會員,中國香港是其中之一1

大家會問:香港只是一個地區會員,在 WMO 內處什麼的位置呢?

其實,香港在過去多年來為 WMO 作出了一系列貢獻,包括開發和運作 WMO「世界天氣資訊服務」(http://worldweather.wmo.int/)和「惡劣天氣資訊中心」(http://severe.worldweather.wmo.int/)、為支援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而開展的多個先導計畫以及推進國際航空氣象發展例如風切變探測的工作。因此,香港在 WMO 的事務尤其是公眾天氣服務和航空氣象服務都有一定的影響力,而每次我們參加 WMO 會議時,都會收到發展中國家代表和 WMO 秘書處對我們工作的肯定,而前台長林鴻鋆博士和林超英先生先後擔任 WMO 亞洲區協會的副主席,和我在去年當選 WMO「航空氣象學委員會」的主席也是對香港所作出的貢獻的認同。

有一些同事和朋友也許會問:我們是否應該把天文台有限的資源投放在國際事務上?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天氣無疆界,要測得準、看得遠,就需要得到世界各地的氣象資料;氣象事業的發展實在有賴國際間通力合作,這也是 WMO 成立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做好氣象服務最重要的使命也離不開防災減災及保障公眾安全,目標是盡力減少天災所帶來的傷亡、損失和苦難。所以我們能為國際社會出一分力,也是作為地球村一分子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大家能親身在一些最低度發展的國家實地考察,看到他們的氣象部門因種種困難而引致一些基本的氣象設施例如地面觀測站都欠缺、天氣預測都無法在互聯網上發放的時候,就會更明白香港所做的氣象工作的意義了。

談到工作的意義,我在五月為同事講了一次管理座談,談到佛家的「慈悲心」和「無我」與義務工作者的無私奉獻,有很多共通之處,提出了「意義」的重要性:無論是工作或是生活,若果大家都能找到其中的意義,認同目標和使命,就自然會積極向前邁進,並在過程中得到滿足。

至於本屆「世界氣象大會」的結果,我們會在天文台動態再作介紹。



岑智明


出席「世界氣象大會」的代表
出席「世界氣象大會」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