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一雨成秋

星期五, 2025年10月17日

  • 一股強烈東北季候風會在星期日(10月19日)抵達廣東沿岸,該區北風會逐漸增強。在季候風及熱帶氣旋的共同效應下,隨後數日風勢持續頗大,漸轉多雲有雨,下週中期市區氣溫顯著下降至20度左右,新界再低兩三度。由週末至下週中,氣溫會由酷熱轉為較為接近清涼水平,市民請留意天氣的急劇變化。
  • 預料該熱帶氣旋會逐漸靠近廣東沿岸,屆時該區會開始受季候風及熱帶氣旋的共同影響,下週初至中期風勢持續頗大。而隨著該熱帶氣旋的環流逐漸影響廣東沿岸,天文台屆時或會直接發出三號強風信號,取代強烈季候風信號,而不會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 在天文大潮、東北季候風及熱帶氣旋的共同影響下,預計下週本港沿岸水位較高,即使該熱帶氣旋於下週中期逐漸遠離及減弱,本港仍會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下週中後期水位會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下週連續數晚在漲潮時,晚間部分沿岸低窪地區可能出現水浸。

上一篇天氣隨筆「雙風會:季風on打風」提到在菲律賓以東海域之西北太平洋的對流雲團會逐漸發展。而從衛星圖片上可見(圖一),該對流雲團在今早(10月17日)8時已發展為熱帶低氣壓。該熱帶氣旋會在今明兩日靠近呂宋一帶,隨後進入南海,預料會於星期日(10月19日)稍後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

本港時間10月17日上午8時的衛星雲圖

圖一 本港時間10月17日上午8時的衛星雲圖。

此外,大氣中層的一道西風槽已橫過貝加爾湖,今早華北的地面氣壓已在顯著上升(圖二左),而與其相關的強烈東北季候風正逐漸向南擴展,預料會在星期日抵達華南(圖二右),本港星期日風勢會逐漸增強。雖然以上提到的熱帶氣旋會在星期日稍後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但由於屆時華南沿岸天氣主要仍受季候風主導,天文台會視乎本地風力變化,考慮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

(左)本港時間10月17日上午11時的氣壓對比二十四小時前的變化。(右)歐洲人工智能電腦模式 AIFS 1顯示華南沿岸受東北季候風及熱帶氣旋的共同影響

圖二 (左)本港時間10月17日上午11時的氣壓對比二十四小時前的變化。(右)歐洲人工智能電腦模式 AIFS顯示華南沿岸受東北季候風及熱帶氣旋的共同影響。

預料該熱帶氣旋會在下週初逐漸靠近廣東沿岸,屆時該區會開始受季候風及該熱帶氣旋的共同效應影響,華南沿岸及南海北部一帶的等壓線將變得更為緊密,下週初至中期風勢持續頗大。而隨著該熱帶氣旋的環流逐漸影響廣東沿岸,天文台屆時或會直接發出三號強風信號,取代強烈季候風信號,而不會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香港過往也曾出現東北季候風與熱帶氣旋產生共同效應的情況,例如2021年10月的圓規,當時天文台亦曾以三號強風信號取代強烈季候風信號,其中並未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該熱帶氣旋的雨帶會在星期一(10月20日)稍後逐漸影響廣東沿岸,預料本港屆時雨勢會漸轉頻密,晚上氣溫開始下降,但降雨量仍有變數(圖三)。在雨水蒸發冷卻的效應下,下週中期本港市區氣溫會顯著下降至20度左右,新界再低兩三度。雨水加上持續的大風會加速空氣流動而將身體的熱量帶走,令跌溫的感覺更強烈。由週末至下週中,氣溫會由酷熱轉為較為接近清涼水平,市民請留意天氣的急劇變化。

圖三 不同電腦模式對下星期二(10月21日)的雨量預測仍存在分歧。

另一方面,下週在天文大潮、東北季候風及熱帶氣旋的共同影響下,預計本港沿岸水位將會較正常高0.5至1米左右(圖四)。即使該熱帶氣旋於下週中期逐漸遠離及減弱,本港仍會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下週中後期水位會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下週連續數晚在漲潮時,部分沿岸低窪地區可能出現水浸,市民請預早採取適當措施。在2022年10月,本港亦曾受東北季候風及熱帶氣旋納沙的共同影響而引致水位上升至高出正常潮位約0.7米。

香港沿岸水位變化示意圖,紅色虛線和黑色線之間的距離為水位增長。預計下星期連續數晚漲潮時本港沿岸水位會偏高,晚間部分沿岸低窪地區可能出現水浸

圖四 香港沿岸水位變化示意圖,紅色虛線和黑色線之間的距離為水位增長。預計下星期連續數晚漲潮時本港沿岸水位會偏高,晚間部分沿岸低窪地區可能出現水浸。

陳玉葆 麥佩緹 黃子鈞

[1] 歐洲人工智能電腦模式 Lang, Simon et al., AIFS-ECMWF's data-driven forecasting system. arXiv:2406.01465 (2024).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406.01465
[2] 人工智能電腦模式「風烏」 Han, T., Guo, S., Ling, F. et al. Fengwu-ghr: Learning the kilometer-scale medium-range global weather forecasting. arXiv preprint arXiv:2402.0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