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系統三重奏
星期五, 2025年9月12日
- 現時持續影響本港的高溫天氣將隨著下週驟雨增多而有所緩解,而下週南海的低壓系統活動亦轉趨活躍。
- 第一個低壓系統進入南海後強度較弱,距離廣東沿岸較遠,但與其相關的高空擾動會在下星期一及星期二(9月15及16日)為廣東沿岸帶來驟雨及雷暴。
- 第二個低壓系統進入南海後距離廣東沿岸較近,不同預報模式的強度及路徑存在分歧。但隨著該低壓系統在下週中後期向北靠近廣東沿岸,該區天氣漸轉不穩定,驟雨亦會增多。
- 第三個潛在低壓系統與上述兩個系統相比強度最高,會於下週末期間靠近台灣至呂宋海峽一帶,是否進入南海仍有變數。
踏入初秋,副熱帶高壓脊(副高)仍然支配西北太平洋以至華南。在衛星圖像(圖一)上看到華南及南海北部晴空萬里。本港今日大致天晴,日間酷熱。但在衛星圖像上看到,副高南側有不少對流雲團及有兩個低壓系統。
圖一 9月12日下午2時的衛星圖像顯示副熱帶高壓脊南側有多於一個對流雲團,天文台正密切監察這兩個低壓系統的變化。
第一個低壓系統:強度較弱,進入南海後距離廣東沿岸較遠
現時最接近菲律賓的第一個低壓系統預計會在下週初橫過菲律賓中部並進入南海。由於南海中北部的垂直風切變較弱且海水溫度較高,不排除該低壓區發展成熱帶氣旋的可能性。雖然該低壓系統距離廣東沿岸較遠,但與其相關的高空擾動會在下星期一及星期二為廣東沿岸帶來驟雨及雷暴。
第二個低壓系統:進入南海後距離廣東沿岸較近,但不同預報模式的強度及路徑存在分歧
在第一個低壓系統東面有第二個低壓系統(圖一)。該系統有較長時間處於暖水區,比第一個系統有較長時間發展。根據現時評估,第二個低壓系統進入南海中北部後會繼續加強,有可能發展成熱帶氣旋。但目前電腦模式對其強度及路徑以至靠近廣東沿岸的時間存在分歧(圖二)。但隨著該低壓系統在下週中後期向北靠近廣東沿岸,該區天氣漸轉不穩定,驟雨亦會增多。

第三個潛在低壓系統:與上述兩個系統相比強度最高,是否進入南海仍有變數
此外,部分電腦預報模式顯示會有第三個低壓系統在下週中後期於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上逐漸發展,當中人工智能電腦預報模式顯示該系統會於下週末期間以較高強度靠近呂宋海峽至台灣一帶(圖三)。但是,目前距離該潛在熱帶氣旋形成的時間尚有接近一週時間,它的強度及路徑會受其他天氣系統演變影響而有種種變數,如西風槽或會令副高出現斷裂點導致低壓系統轉向北上,情況尚有待觀望。
圖三 第三個潛在低壓系統的路徑概率預報
天文台會繼續密切監測各低壓系統的發展,市民請留意天文台發放的最新天氣消息,為未來一兩週的活動做好準備。
鍾欣樺 黃子鈞
[1] Bi, K., Xie, L., Zhang, H. et al. Accurate medium-range global weather forecasting with 3D neural networks. Nature 619, 533–538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185-3
[2] Chen, L., Zhong, X., Zhang, F. et al. FuXi: a cascade machine learning forecasting system for 15-day global weather forecast. npj Clim Atmos Sci 6, 190 (20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612-023-00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