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場休息」的風季
星期四, 2024年8月29日
- 今年一月至七月只有五個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較長期平均(約十個)少一半。其中兩個影響香港,分別是五月底至六月初的熱帶風暴馬力斯,以及七月中的強烈熱帶風暴派比安。
- 截至八月二十九日,今年八月西北太平洋有六個熱帶氣旋生成,但南海沒有出現熱帶氣旋。
- 最新評估今年餘下時間仍然可能有3至5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
- 預料廣東地區下週初風勢微弱,天氣酷熱,高溫亦會觸發驟雨。而一道廣闊低壓槽會在下週中後期為西北太平洋至南海中北部帶來不穩定天氣。
今年到目前為止(八月二十九日)共有兩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分別是五月底至六月初的熱帶風暴馬力斯,以及七月中的強烈熱帶風暴派比安。然而,八月已接近尾聲,雖然西北太平洋生成了六個熱帶氣旋並為日本帶來連場風暴,但南海卻遲遲未見熱帶氣旋的蹤影,本港風季猶如迎來了「中場休息」。讓我們一同回顧今年風季的「上半場」及展望「下半場」:
「上半場」回顧:
一般而言,跨越赤道氣流所產生的西南風會與副熱帶高壓脊南側的偏東風形成熱帶輻合帶,在適合的大氣條件下熱帶氣旋可以在熱帶輻合帶內生成(圖一)。然而,今年一月至七月只有五個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較長期平均[1]少約五個。
熱帶氣旋偏少的主因是今年六至七月在偏大偏強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影響下,熱帶西太平洋地區出現偏強下沉氣流,不利對流發展及熱帶氣旋生成。同時,由於跨赤道的西南氣流亦較正常偏弱,降低了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輸送和輻合效應,亦是不利熱帶氣旋形成的因素(圖二)。
圖一 西北太平洋夏季熱帶氣旋生成示意圖
圖二 六至七月西北太平洋大氣環流異常[2]的示意圖
然而,這樣的大氣環流配置亦可能與厄爾尼諾的衰減[3]有關。一些文獻指出,在厄爾尼諾衰減[3]的年份,春夏季節西北太平洋地區通常會出現一個反氣旋異常[2],這種情況不利於熱帶氣旋的生成。根據過去的歷史統計資料(見表一),在厄爾尼諾衰減的年份,一月至七月的平均熱帶氣旋數量約為5至6個,明顯少於長期平均的9-10個。
表一 厄爾尼諾衰減年份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熱帶氣旋數目
「中場休息」:
步入八月,大部分時間西北太平洋上副熱帶高壓脊的位置較正常偏東(圖三 區域1),同時日本以南海域則被廣闊低壓區所取代(圖三 區域2)。在這個配置下,熱帶氣旋的生成位置會較正常偏東及偏北(圖四),引導氣流亦有利在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風暴移向日本一帶。
此外,由於八月南海一帶大部分時間受反氣旋流場所主導,抑制強對流天氣發展,不利熱帶氣旋在南海生成(圖三 區域3)。直至八月二十九日,今年八月南海仍未出現熱帶氣旋。根據過去統計資料,一九八五年、一九八八年、一九八九年和二零一四年的八月都曾經出現了南海「無風」的類似情況。
圖三 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月一日至八月二十六日)平均流場圖
[700百帕斯卡,約三公里高度]
圖四 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月一日至八月二十九日)熱帶氣旋生成位置及其路徑。陰影顏色表示八月熱帶氣旋生成長期平均數目的分佈[1]。
「下半場」展望:
一般來說,五月至十月期間本港都有可能受熱帶氣旋吹襲,個別年份風季甚至可持續到十一月或更晚。而值得注意的是,從表一中所見儘管在厄爾尼諾衰減的年份,一月至七月的熱帶氣旋數量通常顯著減少,但這並不意味著全年的數量必然較正常數目少許多。綜合考慮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發展情況及其影響、世界各大預報中心最新的預測,我們最新評估今年餘下時間仍然可能有3至5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因此,我們仍需拭目以待,看風季的「下半場」將如何發展。無論如何,大家仍需為餘下的風季作好準備。
九月初天氣:
踏入九月,北方的大陸氣流或季候風間中會南下,與潮濕溫暖的越赤道氣流於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匯聚。而各大電腦模式普遍預測一道廣闊低壓槽會在下週中後期影響西北太平洋至南海中北部,但對隨後演變仍未有共識(圖五)。
總括來說,一道廣闊低壓槽會在下週中後期為西北太平洋至南海中北部帶來不穩定天氣,該區會否有熱帶氣旋生成仍然存在頗大變數(圖六),天文台會繼續密切監測。此外,新學年將於下週展開,預料下週初廣東地區風勢微弱,天氣酷熱,但高溫亦會觸發驟雨。同學們請繼續留意天文台最新的天氣資訊。
圖五 不同電腦模式對於九月六日上午8時的地面天氣圖預測
圖六 歐洲電腦模式預測下週後期西北太平洋至南海中北部會否有熱帶氣旋生成仍然存在頗大變數
註:
[1] 一九六一至二零二零年的長期年平均
[2] 氣候學上,「異常」一詞用來描述特定大氣變量偏離氣候平均值的情況。
[3] 厄爾尼諾衰減是指厄爾尼諾事件過後,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海溫逐步回復到ENSO中性的過程。
參考文獻:
Wang, B., Wu, R., & Li, T. I. M. (2003). Atmosphere–warm ocean interaction and its impacts on Asian–Australian monsoon variation. Journal of Climate, 16(8), 1195-1211.
Tang, H., Hu, K., Huang, G., Wang, Y., & Tao, W. (2022). Intensification and Northward extension of Northwest Pacific anomalous anticyclone in El Niño decaying mid-summer: an energetic perspective. Climate Dynamics, 58(1), 591-606.
Bi, K., Xie, L., Zhang, H. et al. (2023). Accurate medium-range global weather forecasting with 3D neural networks. Nature 619, 5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