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續談菲律賓中部和西北太平洋的兩個低壓區

星期四, 2024年7月18日

  • 位於菲律賓中部的低壓區會在明日(7月19日)進入南海,並在週末期間影響南海北部。
  • 各電腦模式對於該低壓區的發展及路徑仍未有一致共識,但與其相關的驟雨及雷暴會在下週初影響廣東沿岸,屆時廣東沿岸驟雨較多。
  • 位於西北太平洋的另一個低壓區可能會在未來數日逐漸發展,較大機會移向台灣附近海域,並可能與南海的低壓系統產生相互作用,令後者的路徑存在較大變數。
圖一 今早(7月18日)的衛星圖像顯示副熱帶高壓脊及西北太平洋的兩個低壓區。

上一篇天氣隨筆《西北太平洋也「熱鬧」》提到副熱帶高壓脊南側的廣闊低壓槽會逐漸變得活躍。從衛星雲圖所見,一個低壓區正橫過菲律賓中部(圖一A區),雖然過去一兩日結構較為鬆散,但今早(7月18日)其中心對流變得較為旺盛,而且最新電腦模式預報有上調其強度發展的跡象。從不同電腦模式的運算結果,我們可以綜合出以下不同情景(圖二):

圖二 各大電腦模式預測星期日(7月21日)及星期一(7月22日)上午8時地面天氣圖及雨量分佈。

情景一:維持一個較弱系統
日本電腦模式顯示低壓區A在進入南海後,會維持較弱形態,以廣闊低壓槽形式出現。

情景二:進一步發展
歐洲及人工智能電腦模式預測低壓區A進入南海,並在週末期間移向南海北部,但發展及路徑存在變數,可能會移向雷州半島至海南島一帶,廣東沿岸驟雨較多(圖三)。

情景三:可能與西北太平洋的另一低壓系統產生相互作用
位於西北太平洋的低壓區(圖一B區)會進一步發展,大致移向台灣附近海域(圖四),並與低壓區A有相互作用,令後者的路徑出現較大變數。

圖三 最新路徑概率預報顯示低壓區A會在明日(7月19日)進入南海,並在週末期間移向南海北部,但發展及路徑存在變數。

圖四 最新路徑概率預報顯示低壓區B可能會在未來數日逐漸發展,較大機會移向台灣附近海域。

總括而言,隨著位於南海的低壓區在週末期間移向南海北部,與其相關的驟雨及雷暴會在下週初影響廣東沿岸。天文台會密切監測低壓系統的最新發展,市民請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氣預測「我的天文台」應用程式推送的天氣提示信息。

葉繼豪 黃家興 葉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