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會否如1963年般乾旱呢?
2018年6月1日
氣候上每年5月受到低壓槽靠近及下半月西南季候風爆發所影響,華南沿岸地區通常開始出現驟雨天氣。但本港在2018年經歷了一個由長時間陽光充沛及無雨天氣主導之異常酷熱及少雨的5月。由5月17日至31日,本港出現持續15日酷熱天氣(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達到33.0度或以上),大幅超越了1963年5月持續9日酷熱天氣的舊紀錄。而本月只錄得57.5毫米雨量,較正常值304.7毫米的百分之20還少。天氣炙熱,雨量匱乏,令人將本月與1963年導致本港長時間實施制水的旱災比較。
1963年與2018年之雨量比較
現時本港的食水供應來源主要為本地收集的雨水及從東江輸入的食水,東江水更提供本地需求量大約百分之70至80。表一顯示香港及河源(在東江集水區附近的雨量站)於1963年和2018年1月至5月的累積雨量之比較,由於香港和河源位於相同氣候區域,兩者所錄得的雨量有較高的相關性,兩地通常會同時出現乾旱或多雨的情況。
196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少雨的一年,全年雨量只有901.1毫米,當中首五個月的累積雨量亦是有記錄以來最少,而當年河源也有類似的雨量不足情況(表一)。在2018年,雖然香港1月至5月的累積雨量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低,河源少雨的情況則沒有像本港般嚴重,這反映出雨量分佈在細範圍內也可以有明顯的分別。

以標準化降水指數監測乾旱
由於降雨量與各種氣候條件的地區性差別,乾旱的概念亦隨地區而各有不同。世界氣象組織(WMO)建議採用標準化降水指數(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監測乾旱的嚴重程度[1]。
簡單來說,SPI是一個標準化指數,相對於當地雨量的長期氣候狀況,反映某觀測雨量可能出現之機會率。SPI亦可應用於不同的時間尺度(如3、6、12、24個月的雨量等),以分析乾旱現象對各類水資源需求的影響。例如,6至12個月(即SPI-6及SPI-12)或更長時間的SPI,一般可用於反映時間相對較長的旱情對水塘蓄水量的影響。
SPI負值代表雨量偏少,而SPI正值則代表雨量偏多。乾旱嚴重程度可根據相應SPI的負值大小來劃分等級,SPI負值愈大表示乾旱愈嚴重。例如,SPI負值大過2一般被定義為極端少雨級別。
慳水:早好過遲
圖一及圖二分別顯示香港及河源兩地在1953年至2018年間5月份SPI-6值和SPI-24值的變化。香港及河源均於1963年出現低於負3.5的極低SPI-6值和1964年低於負2.0的SPI-24值,清楚地反映1963年及1964年的長時間乾旱較廣泛和非常嚴重。而乾旱的情況要到1964年5月尾颱風維奧娜影響香港並帶來大約300毫米雨量才得以舒緩。
由於本港的年雨量約百分之80在5月至9月錄得,2018年會否如1963年般少雨仍要視乎今年漫長夏季本港的降雨情況。從2018年5月的SPI-6值分析可見,儘管本港的情況在極端少雨的邊緣,但河源同期的乾旱情況相對不算太嚴重,屬中等少雨級別。較長時間的雨量趨勢方面,兩地的SPI-24值均於負1水平以上,基本上仍然在接近正常範圍之內。
無論如何,因年內的降雨情況可以多變,我們在防旱方面不能掉以輕心。不論今年的雨量孰多孰少,我們也應保持良好的用水習慣,以珍惜水資源。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預期未來的降雨會變得更極端和多變。因此我們須保持警覺及做好應對大雨及嚴重乾旱兩種威脅的準備。
李子祥
參考文獻:
[1] WMO No-1090,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User Guide

圖一 香港五月SPI-6值和SPI-24值(1953年至2018年)

圖二 河源五月SPI-6值和SPI-24值(1953年至2018年)
1963年與2018年之雨量比較
現時本港的食水供應來源主要為本地收集的雨水及從東江輸入的食水,東江水更提供本地需求量大約百分之70至80。表一顯示香港及河源(在東江集水區附近的雨量站)於1963年和2018年1月至5月的累積雨量之比較,由於香港和河源位於相同氣候區域,兩者所錄得的雨量有較高的相關性,兩地通常會同時出現乾旱或多雨的情況。
196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少雨的一年,全年雨量只有901.1毫米,當中首五個月的累積雨量亦是有記錄以來最少,而當年河源也有類似的雨量不足情況(表一)。在2018年,雖然香港1月至5月的累積雨量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低,河源少雨的情況則沒有像本港般嚴重,這反映出雨量分佈在細範圍內也可以有明顯的分別。

以標準化降水指數監測乾旱
由於降雨量與各種氣候條件的地區性差別,乾旱的概念亦隨地區而各有不同。世界氣象組織(WMO)建議採用標準化降水指數(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監測乾旱的嚴重程度[1]。
簡單來說,SPI是一個標準化指數,相對於當地雨量的長期氣候狀況,反映某觀測雨量可能出現之機會率。SPI亦可應用於不同的時間尺度(如3、6、12、24個月的雨量等),以分析乾旱現象對各類水資源需求的影響。例如,6至12個月(即SPI-6及SPI-12)或更長時間的SPI,一般可用於反映時間相對較長的旱情對水塘蓄水量的影響。
SPI負值代表雨量偏少,而SPI正值則代表雨量偏多。乾旱嚴重程度可根據相應SPI的負值大小來劃分等級,SPI負值愈大表示乾旱愈嚴重。例如,SPI負值大過2一般被定義為極端少雨級別。
慳水:早好過遲
圖一及圖二分別顯示香港及河源兩地在1953年至2018年間5月份SPI-6值和SPI-24值的變化。香港及河源均於1963年出現低於負3.5的極低SPI-6值和1964年低於負2.0的SPI-24值,清楚地反映1963年及1964年的長時間乾旱較廣泛和非常嚴重。而乾旱的情況要到1964年5月尾颱風維奧娜影響香港並帶來大約300毫米雨量才得以舒緩。
由於本港的年雨量約百分之80在5月至9月錄得,2018年會否如1963年般少雨仍要視乎今年漫長夏季本港的降雨情況。從2018年5月的SPI-6值分析可見,儘管本港的情況在極端少雨的邊緣,但河源同期的乾旱情況相對不算太嚴重,屬中等少雨級別。較長時間的雨量趨勢方面,兩地的SPI-24值均於負1水平以上,基本上仍然在接近正常範圍之內。
無論如何,因年內的降雨情況可以多變,我們在防旱方面不能掉以輕心。不論今年的雨量孰多孰少,我們也應保持良好的用水習慣,以珍惜水資源。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預期未來的降雨會變得更極端和多變。因此我們須保持警覺及做好應對大雨及嚴重乾旱兩種威脅的準備。
李子祥
參考文獻:
[1] WMO No-1090,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User Guide

圖一 香港五月SPI-6值和SPI-24值(1953年至2018年)

圖二 河源五月SPI-6值和SPI-24值(1953年至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