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如何解讀熱帶氣旋路徑圖 ?

2015年6月22日

香港天文台最近將熱帶氣旋路徑預報由三天加長至五天,我們可以從新的路徑預報圖獲得甚麼有用的資訊呢?

其實,預報路徑時效加長的好處顯而易見。例如:本年(2015 年)五月初當熱帶氣旋紅霞在西北太平洋發展並西進和逐漸移向呂宋時,有市民開始留意並討論紅霞會否正面影響本港。天文台於 5 月 7 日早上發出有關紅霞未來三天的路徑預報顯示紅霞將穩定地向偏西方向移動(圖一),看似有進入南海的趨勢。然而,天文台當時仍在作內部測試中的五天路徑預報則顯示紅霞將於第四至第五天(5 月 11 至 12 日)轉彎並移近台灣一帶,對香港的天氣不會構成直接威脅。事實上,紅霞於抵達呂宋前已開始轉向,並於台灣以東海域掠過(圖二)。由此可見,路徑時效的延長能夠讓大家更早知悉熱帶氣旋未來可能的動態並作出準備。在紅霞的例子中,留在香港的市民可能不用太過擔心,但有計劃到台灣的市民則有需要早作打算。

圖一

圖一熱帶氣旋風紅霞的三天及五天預報路徑


圖二

圖二紅霞的實際移動路徑


加長了的預報路徑可靠嗎?

天文台之所以能夠發布更長的預報路徑,全因近年路徑預報準確度顯著提升。根據客觀驗証結果,現時第五天熱帶氣旋位置預報的準確度相當於 2003 年初次推出第三天預報時的水平。事實上,天文台在 2000 年及以前的 24 小時路徑預報誤差仍然處於接近 200 公里的水平,但從 2010 年開始該誤差已持續減低至 100 公里以內。這個路徑預報水平相比區內主要預報中心實在不遑多讓 [1]-[3]


覆蓋預報路徑的黃色陰影區域又是什麼呢?

天氣是變幻無常的。就如其他天氣預報一樣,熱帶氣旋的路徑預報也會存在誤差,難以達到百分之百準確。一般來說,路徑預報的準確度隨著預報時效增加而降低(即誤差擴大),換句話說,預報員對第五天熱帶氣旋預測位置的信心相比第一天為低。為了幫助大家理解路徑預報的不確定性,天文台在路徑預報圖上加上「可能路徑範圍」(圖一中黃色陰影區域)以顯示熱帶氣旋可能出現的範圍。「可能路徑範圍」由5個分別以 24、 48、 72、 96 及 120 小時熱帶氣旋預測位置作中心的圓圈相連而成。圓圈的大小乃根據過往的誤差統計確定,而熱帶氣旋在各預報時次可能出現在相關圓圈範圍內的概率約為百分之七十。這即是說,在十次類似的路徑預測中,熱帶氣旋中心約有七次出現於所示的範圍內。這種以概率形式演示熱帶氣旋路徑預測的不確定性的方法,現已被世界各預報中心廣為採用。

圖三

圖三香港 500 公里範圍區域


「可能路徑範圍」實際上反映了當前熱帶氣旋路徑預報的技術水平。現時,對應第五天預報的圓圈半徑為 500 公里。大家在使用天文台發出的路徑預報時需充分理解並考慮當中的不確定性。例如,若天文台預測熱帶氣旋將於五天後在香港登陸,該熱帶氣旋最終仍有可能在西邊遠至海南島的海口市,或在東邊福建省的廈門市登陸。當中更有百分之三十的機會熱帶氣旋會移向離香港更遠的地方。


路徑預報圖未能提供的信息

雖然熱帶氣旋在路徑預報圖上只是以一個符號表示,但是它帶來的惡劣天氣如強風、大雨、湧浪或風暴潮絕對不止影響一個點,而可以達致其中心數百公里範圍外,甚至超越「可能路徑範圍」以外更遠的地方。除移動路徑外,熱帶氣旋的影響範圍還取決於它的環流大小、強度、結構及移動速度等因素。亦由於這個原故,單靠路徑預報圖是不容易推敲本地天氣的,市民需時刻留意天文台發出最新有關熱帶氣旋的警告或動態報告。



陳世倜


參考資料

[1] Activities of the RSMC Tokyo – Typhoon Center in 2014
http://www.typhooncommittee.org/3rdJS/Docs/2.%20Review%20tc2014/2.4%20ReviewRSMCActivities_2014.pdf.

[2] Member Report of China (2014)
http://www.typhooncommittee.org/9IWS/DOCS/Members%20Report/China/member_report_china_20141018.pdf.

[3]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2013,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http://www.usno.navy.mil/NOOC/nmfc-ph/RSS/jtwc/atcr/2013atc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