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香港天文台女性气象人员巾帼不让须眉

香港天文台女性气象人员巾帼不让须眉 (2003年5月21日)

香港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刘心怡今年三月到日内瓦出席世界气象组织召开的「女性气象人员」第二次世界大会,归港后表示:「相对于全球大部份国家或地区的气象单位,香港天文台提供给女性气象人员的发展机会是非常好的。」

天文台署理台长杨继兴说:「刘心怡的观察,反映出香港天文台的决心,在员工招聘、培训、职务安排和晋升各方面都尽量做到男女机会平等。」

走上世界舞台

刘心怡最近获邀加入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委员会的管理组,是香港女性气象人员有史以来达到最高的国际职位。

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委员会的管理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各国的航空气象科技发展,以提高飞行的安全和效益。刘心怡在机场风切变监测及其他航空气象服务方面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国际航空气象界的赏识,因而获邀加入管理组。刘心怡同时也是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委员会属下的航空气象培训、环境及新发展工作小组的主席。

杨继兴指出刘心怡的成就,证明了在气象这个传统上以男性为主的专业,今天女性也有极大的国际发展空间,香港天文台以刘心怡为傲。

女性在香港天文台工作,源远流长,早于1892年聘请了第一位女性气象人员。她是安妮杜伯克,专责与在港内的船只联络,抄录航海日志里的气象资料。因为她工作的性质,航海界为她取了个绰号,叫「舢舨安妮」或「台风安妮」。

近代天文台再度聘请女性气象人员,是1975的事,当年许慕彬受聘为首位女科学主任,1993年升为助理台长,她退休前,亦活跃于国际气象界之中。

1977年香港天文台聘请了第一位女性见习科学助理,并在1981年聘请了第一位女性学术主任。此后,天文台的女性气象人员数目逐渐增加。

目前,天文台气象人员中女性与男性的比例约为1比6,接近大学的理科班女生与男生的比例。

面对传媒,深入民心

身为二子之母的宋文娟是天文台科学主任,宋文娟在她第一次怀孕的时侯,依然出镜主持电视天气节目,打破了娱乐界怀孕女士不做节目主持人的传统。宋文娟多次获选为天文台最佳电视天气节目主持人。

宋文娟去年应邀参加2002年中国气象局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华风杯全国气象电视节目观摩评比活动」,发觉内地的电视天气节目主持人很多都是全职的;在她来说,主持节目只是繁重的工作的一小部份,而表现能够媲美内地的主持人,宋文娟觉得非常欣慰。

终身学习,晋身管理层

1977年杨少蕙刚踏出校园,便成为天文台聘用的第一位女性见习科学助理,1982年被选派赴英国修读气象课程,结业后擢升为学术主任。现时为总学术主任的杨少蕙,二十五年来参与了多个范筹不同层面的工作,包括在天气预测总部当助理预报员,管理京士柏气象站及辐射实验室,以及在机场气象所担任航空预报员。现时,她负责辐射事故应急策划的工作。杨少蕙说,据她多年来的观察,在香港天文台,女同事的学习和晋升机会,不比男同事少。

从义工到天气服务主任

现职科学助理的麦悦欣,早在中五的时候已成为「天文台之友」会员,开始参加气象科学普及活动,后来更活跃于「天文台之友」的义务工作,协助为「天文台之友」会讯撰稿。

现时她在天气预测总部担任「天气服务主任」,其中一个工作是在电台的早晨节目中接受访问,向准备上班上学的市民讲解当日的天气情况。麦悦欣还是天文台「小学生气象常识推广计划」的讲者,向他们讲述有趣的气象故事。她感到小朋友当她是个「大姐姐」。麦悦欣表示她很高兴天文台提供机会给她接触多元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