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综合的取样计划

香港天文台从所有主要环境介质中取样: 从大气途径收集的样本包括有 大气飘尘、 气态碘、 水蒸气、总沉积物、 土壤等; 从食物链收集的样本包括肉食、蔬菜、水果等; 从海水途径收集的有海产、海水、潮间带土等; 此外还有饮用水样本。这些样本中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在京士柏辐射实验室进行。

大气飘尘

大气飘尘是经由高容量空气取样器收集的。空气被抽入流经过滤纸,把飘尘沉积在过滤纸上。空气流经过滤纸的份量是由流量与空气取样器运作时间计算出来的。大气飘尘样本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则在京士柏辐射实验室进行。

高容量空气取样器

高容量空气取样器

气态碘

收集气态碘样本的取样器设有浸渗银沸石泸盒,能有效地吸取空气中的气态碘。空气被抽入流经过滤盒后,被收集成为样本。空气流经过滤盒的份量是由流量与取样器运作时间计算出来的。气态碘样本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则在京士柏辐射实验室进行。

气态碘取样器

气态碘取样器

水蒸气

收集水蒸气的气态流出物取样器是采用含有硫酸钙的燥石膏泸盒吸收水蒸汽。空气不断流经滤盒,其份量是由流量与取样器运作时间计算出来的。水蒸气样本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则在京士柏辐射实验室进行。

气态流出物取样器

气态流出物取样器

总沉积物

总沉积物收集器是用来收取由空气直接沉降到地面的干沉降物,或被雨水冲下至地面的湿沉降物。收集器由一个容量 20 升的胶瓶及一个胶漏斗组成。湿沉降物会随同雨水一起收集,干沉降物则须用蒸溜水冲洗漏斗内层表面来收集。总沉积物样本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则在京士柏辐射实验室进行。

总沉积物收集器

总沉积物收集器

土壤

天文台长期进行土壤取样工作,藉以监测土壤内人工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长期变化。在全港各处三十九个指定地点的取样工作是会分开在六年内完成的。每个取样地点抽取的样本,均来自两个不同深度的土壤层。上层由地面向下伸展至 15 厘米,下层则由地面以下的 15 厘米伸展至 30 厘米。样本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则在京士柏辐射实验室进行。

收集土壤样本

收集土壤样本

肉食

天文台每三个月在多个主要食物分销点和批发市场收集各类本地人士经常食用的肉食样本,其中特别以本地和深圳生产的肉类食物为主。样本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则在京士柏辐射实验室进行。

处理肉食样本

处理肉食样本

蔬菜和水果

天文台在多个主要食物分销点和批发市场收集各类本地人士经常食用的蔬菜和水果样本,其中特别以本地和深圳的产品为主。全年均有供应的蔬菜和水果,取样频率为每三个月一次。季节性水果的样本则应时收集,通常每年取样一至两次。样本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则在京士柏辐射实验室进行。

处理蔬菜及水果样本

处理蔬菜及水果样本

饮用水

饮用水的样本,每隔三个月从九龙和屯门的配水管,以及设于沙田、屯门及油柑头的滤水厂收集。未经处理的饮用水,则从万宜水库、船湾淡水湖、木湖抽水站,以及设于沙田、屯门及油柑头的滤水厂收集。样本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则在京士柏辐射实验室进行。

收集饮用水样本

收集饮用水样本

海产

海产样本包括来自香港水域和香港以西海域的海鱼、贝介类、虾、蟹、鱿鱼、墨鱼等。天文台每三个月或每半年向渔民或鱼类批发市场购买这些样本。样本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则在京士柏辐射实验室进行。

处理海产样本

处理海产样本

海水

天文台每年从香港东部沿岸海域四个地点抽取海水样本。海水样本是从三个不同深度抽取︰上层(水面以下数米)、中层和低层(海床以上数米)。海水中粒子的样本则利用薄膜过滤海水取得。样本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则在京士柏辐射实验室进行。

抽取海水样本

抽取海水样本

潮间带土

潮间带土样本是每三个月在白沙湾、尖鼻咀和沙头角三处沿岸地区收集的。从每个取样地点抽取的样本,均来自两个不同深度的地层。上层从地面至地面以下 15 厘米,下层则自地面以下 15 厘米至 30 厘米。样本的放射性核素分析则在京士柏辐射实验室进行。

收集潮间带土样本

收集潮间带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