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反应(确定性效应)及随机性效应
辐射照射所做成的生物效应,通常分为「组织反应(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大类。
组织反应(确定性效应)
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其它实验研究,再加上理论探讨,科学家发现有些有害的效应,在剂量愈大时,对人的损害愈严重。当剂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即「剂量阈值」,这类效应就察觉不到。这类效应称为「组织反应(确定性效应)」。
组织反应(确定性效应)特点:
- 损害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
- 存在剂量阈值
例子: 白内障,皮肤损伤,生育能力损害等

组织反应(确定性效应)与剂量的关系
(1)代表效应严重程度,(2)代表剂量及(3)代表剂量阈值
组织反应(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剂量的大小,但只有在剂量超过一定阈值时才会出现。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 在二零一一年于「组织反应的声明」中把眼睛晶状体组织反应(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定为0.5戈。至于其他主要人体器官组织反应(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如下:
组织 | 效应 | 一次吸收(戈) | 长期分次吸收(戈- 每年) |
---|---|---|---|
睾丸 | 暂时性不育 | 0.15 | 0.4 |
永久性不育 | 3.5 - 6.0 | 2 | |
卵巢 | 不育 | 2.5 - 6.0 | > 0.2 |
骨髓 | 抑制造血功能 | 0.5 | > 0.4 |
资料来源: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二零零七年建议书(第103号刊物)
随机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的严重程度是不受吸收剂量的大小影响。在一定的照射条件下,效应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发生的机率则与剂量大小有关,并且不存在剂量阈值。
随机性效应特点:
- 损害程度与吸收剂量无关
- 不存在剂量阈值
- 发生的机率与吸收剂量有关
例子: 辐射引致的癌病,遗传效应
由于现时随机性效应引发的癌症和遗传病的治愈率仍然相当低,又不存在剂量阈值,所以随机性效应出现率与剂量的关系便成为辐射防护研究的主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