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二十一世纪航空天气服务的发展蓝图
2010年2月11日
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学委员会第十四次届会于昨日(二月十日)完满结束。这次届会共有来自五十六个成员及七个国际机构约一百二十名代表参加。
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长(航空气象服务)岑智明在是次届会中获选为委员会主席,这是天文台人员历来在世界气象组织取得的最高职位,亦是首位香港气象学家获选为世界气象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气象局的网站http://www.cma.gov.cn/qxxw/xw/201002/t20100205_58775.html亦报道了岑智明获选的消息。
是次会议确定了最优先的计划和工作项目,以促进航空气象服务的发展,包括协助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实施质量管理系统、为航空气象人员制定能力评估框架及发展新的航站区域气象服务,以满足二十一世纪航空界对增强天气服务的迫切需求。
是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香港天文台备受高度赞赏。加拿大的 Steve Ricketts 及 Kent Johnson 先生,与塞尔维亚的 Predrag Petkovic先生表扬天文台非凡的努力,令是次届会取得空前成功。国际民航组织代表 Olli Marius Turpeinen 博士赞赏是次届会是他在过去二十年来参加的会议中组织得最好的一个。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副部长须剑良亦表示,天文台的精心计划及安排,赢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赏。
航空气象学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辖下八个技术委员会之一,每四年召开一次届会,讨论航空气象服务的进程和未来发展。当选为委员会主席的岑智明表示:「如果我们想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取得成功,或至少存活,我们不应抗拒改变。更好的是,我们能积极求变。面对改变时,我们应更灵活、更创新、更符合成本效益,但我们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根基,那就是扎根科学和用户参与。」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女士(左)与世界气象组织新西兰常任代表及航空气象学委员会前主席Neil Gordon博士(中)一同祝贺天文台助理台长岑智明(右)获选为航空气象学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