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九月的热带气旋概述
二零二四年九月的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出现了11个热带气旋。当中摩羯引致天文台需要发出二零二四年首个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 热带低气压珊珊于八月二十一日晚上在硫黄岛以南约9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随后两天向偏北方向缓慢移动,并逐渐增强。珊珊于八月二十四日开始加速,掠过硫黄岛以南海域。翌日凌晨,珊珊转向西北或西北偏西移向琉球群岛一带。珊珊于八月二十七日早上增强为强台风,当晚进一步增强为超强台风,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85公里,并逐渐转向北移向日本九州。珊珊于八月二十九日缓慢横过日本九州一带,并逐渐减弱。随后两天珊珊转向偏东横过日本四国及本州南部沿岸地区,最后于九月一日下午在日本本州以南沿岸海域减弱为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珊珊为日本多地带来狂风暴雨,九州宫崎县美郷町市录得七十二小时雨量821毫米,宫崎县有疑似龙卷风报告。珊珊在日本造成八人死亡,133人受伤,超过 1 300间房屋受损,超过2 100户停水及28万户停电,陆空交通受严重影响,有超过2 000班航班取消。 热带低气压摩羯于九月一日早上在马尼拉之东南偏东约560公里的菲律宾中部以东海域上形成,向西北移向吕宋,并于当晚增强为热带风暴。翌日摩羯横过吕宋,并于九月三日进入南海北部。随后摩羯采取偏西路径,横过南海北部。在非常温暖的海水加上微弱的垂直风切变等有利条件下,摩羯于九月四日由强烈热带风暴迅速增强为超强台风。摩羯于九月六日凌晨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30公里,成为天文台自一九五零年有记录以来,南海区域第二强的热带气旋,与二零二三年的超强台风苏拉并列。摩羯于当日早上转向西北偏西移向海南岛,并于傍晚在海南岛文昌市附近登陆。摩羯于翌日继续以超强台风强度横过北部湾,并于下午在越南北部登陆,随后移入越南北部内陆并迅速减弱。最后摩羯于九月八日晚上减弱为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摩羯掠过菲律宾期间,造成21人死亡,26人失踪,22人受伤,超过300万人受灾,超过7 000间房屋受损,经济损失超过26亿菲律宾比索。摩羯在广东、广西及海南亦造成超过270万人受灾,超过45万人需要撤离,其中海南有四人死亡及95人受伤,超过32 000间房屋受损,超过16万棵树木倒塌,经济损失超过786亿元人民币。而摩羯及其残余相继为越南、老挝、泰国及缅甸带来倾盆大雨,引致多处山洪暴发。越南有至少323人死亡,22人失踪,1 978人受伤,超过360万人受灾,超过28万间房屋受损,经济损失超过 81万亿越南盾。老挝有至少七人死亡,超过18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超过790万美元。泰国有至少52人死亡及28人受伤。缅甸有至少360人死亡,100人失踪,48人受伤,超过110万人受灾,超过14万间房屋受损。有关摩羯的详细资料及对香港的影响,请参阅其热带气旋报告。 霍恩在北太平洋中部上形成,于九月三日早上以热带低气压强度越过国际换日线进入北太平洋西部,当时霍恩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45公里,并向西北偏北移动。最后霍恩于九月四日早上在海上减弱为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丽琵于九月四日晚上在硫黄岛之东北约8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偏北移向日本以东海域。丽琵于九月五日下午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65公里。随后丽琵转向东北移动,并最后于九月七日早上在日本以东的北太平洋西部演变为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贝碧嘉于九月十日早上在关岛之东南约36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贝碧嘉随后三天大致向西北移向琉球群岛一带,并逐渐增强。贝碧嘉于九月十四日横过琉球群岛一带,并于翌日转向西北偏西移向长江口一带。同时,贝碧嘉于九月十五日凌晨增强为台风,并于当天下午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45公里。贝碧嘉维持最高强度于九月十六日早上在上海浦东登陆。根据中国气象局,贝碧嘉是自一九四九年有记录以来登陆上海最强的热带气旋。贝碧嘉随后移入内陆并迅速减弱,最后于九月十八日凌晨在河南减弱为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贝碧嘉及其残余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及山东带来狂风暴雨,造成四人死亡,超过130万人受灾,超过100万人需要撤离,超过五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经济损失超过5 500亿人民币。航空及海上交通受影响,上海浦东及虹桥国际机场有918班航班取消,浙江沿海港口有153条渡轮航线暂停。 热带低气压普拉桑于九月十五日晚上在硫黄岛之东南偏南约1 36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移向琉球群岛一带,并逐渐增强。普拉桑于九月十七日早上增强为热带风暴,并于当晚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85公里。随后两天普拉桑横过琉球群岛一带及东海,移向浙江。普拉桑于九月十九日晚上先后在浙江省舟山市和上海市奉贤区登陆,成为继贝碧嘉后四天内第二个登陆长三角地区的热带气旋。普拉桑随后逐渐减弱,并于翌日转向东北至东北偏东移入黄海,最后于九月二十一日下午在朝鲜半岛西南部沿岸演变为温带气旋。 根据报章报导,受普拉桑影响,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及江苏等地出现连场暴雨,有超过35万人受灾,超过33万人需要撤离。在上海,超过5 400公顷农作物受灾,经济损失超过3 000万人民币,海陆空交通亦受影响,有51班航班取消,54班铁路列车及26条渡轮航线暂停。上海市青浦区有龙卷风报告。在普拉桑及其演变而成的温带气旋亦为韩国及日本带来大暴雨,多处出现严重水浸及山泥倾泻。韩国南部多处地区录得破纪录的雨量,其中庆尚南道昌原市在九月二十一日录得一小时雨量104.9毫米及二十四小时雨量397.7毫米。韩国有超过1 500人需要撤离,超过190间房屋损毁,超过4 100公顷农作物受灾。在日本,有16人死亡,47人受伤,超过530间房屋受损,至少有5 200户停水及6 900户停电。 热带低气压苏力于九月十七日下午在西沙以东约470公里的南海中部上形成,向偏西移向越南中部。苏力于九月十九日凌晨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65公里。苏力于当日下午在越南中部登陆,最后于九月二十日早上在老挝减弱为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苏力及西南季候风为菲律宾西部带来暴雨,约9 000人受灾,2 000人需要撤离。继九月上旬的摩羯吹袭后,苏力及其残余再为越南、老挝、泰国及缅甸带来暴雨。越南有至少两人死亡,一人受伤,超过90间房屋受损。泰国有至少五人死亡,超过8 000公顷农作物受灾。缅甸有超过300人死亡,100人受伤,超过80万人受灾。 一个热带低气压于九月二十二日早上在厦门之东北偏东约180公里的台湾海峡上形成,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55公里,向西南偏西靠近福建沿岸。该热带低气压最后于当晚在福建沿岸海域减弱为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西马仑于九月二十五日凌晨在鹿儿岛之东南约61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横过日本以南海域,并逐渐增强。西马仑在当晚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65公里。西马仑于九月二十六日逐渐减弱,最后于当晚在日本以南海域减弱为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飞燕于九月二十六日早上在硫黄岛之东南偏南约1 0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偏北移向硫黄岛以南海域。飞燕于翌日下午增强为热带风暴。飞燕于九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横过硫黄岛一带,并逐渐转向东北偏北,移向日本以东海域。 热带低气压山陀儿于九月二十七日早上在冲绳岛以南约6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初时向西南移动。翌日山陀儿在吕宋海峡以东海域徘徊,并逐渐增强。山陀儿于九月二十九日开始加速向西北偏西移动,并由强烈热带风暴迅速增强为强台风。九月三十日凌晨山陀儿进一步增强为超强台风,随后横过吕宋海峡。 |
二零二四年九月的热带气旋暂定路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