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热带气旋概述

二零一六年十月的热带气旋概述

星期四, 2016年11月17日

 

        二零一六年十月在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出现了五个热带气旋,当中有三个热带气旋(艾利、莎莉嘉及海马)导致天文台需要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热带低气压暹芭于九月二十八日凌晨在关岛之东北偏东约5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初时以偏西路径移动,九月三十日转向西北偏北,移向琉球群岛一带并逐渐增强。暹芭于十月三日上午发展为超强台风,当晚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20公里。暹芭掠过琉球群岛后采取偏北路径横过东海,趋向朝鲜半岛南部,十月五日晚上在日本本州以北的海域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根据报章报导,暹芭吹袭冲绳岛期间,海陆空交通大受影响。暹芭亦在韩国南部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多处地区水浸,最少七人死亡,三人失踪。济州市约有25 000户停电。

        热带低气压艾利于十月五日下午在东沙以东约9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动,横过吕宋海峡,翌日进入南海东北部,并增强为热带风暴。艾利在十月七日清晨掠过东沙以南海域后,移动转为缓慢,并向偏北方向漂移,下午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85公里。十月八日艾利向东北缓慢移动,翌日几乎停留不动,并逐渐减弱。十月十日艾利开始加速转向西南方移动,当晚在东沙附近减弱为一个低压区。但与艾利相关的残余低压区在随后两天继续采取西南路径移向西沙附近海域,于十月十三日早上在海南岛以南再度增强为热带低气压,并转向偏西方向移动,翌日凌晨登陆越南中部后减弱为一个低压区,进入内陆消散。

        根据报章报导,艾利的外围环流为台湾南部带来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水浸,海陆交通受到影响。

        热带低气压桑达于十月八日下午于硫黄岛之东南偏东约1 6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移动,并逐渐增强。桑达于十月十日早上于硫黄岛以东的海域发展为台风,并转向偏北方向移动。随后两天桑达加速转向东北移动及增强为超强台风,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85公里,于十月十三日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莎莉嘉于十月十三日早上在马尼拉以东约1  06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并采取西北偏西路径移向菲律宾。莎莉嘉当晚已增强为热带风暴,翌日更迅速增强,于十月十五日晚上发展为超强台风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85公里。莎莉嘉于十月十六日清晨横过吕宋时减弱为台风,进入南海后重新组织,当晚再度增强为强台风。十月十八日早上莎莉嘉在海南岛登陆,其后转向西北移动。十月十九日莎莉嘉横过北部湾,当天稍后在广西内陆消散。

        根据报章报导,莎莉嘉吹袭菲律宾期间造成最少三人死亡,三人失踪,多处出现山泥倾泻,多间房屋倒塌。莎莉嘉吹袭广东、广西及海南期间,最少37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接近55亿元人民币。

        热带低气压海马于十月十四日下午在关岛以南约71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移动,并逐渐增强。海马于十月十七日晚上发展为超强台风,并向西北偏西移动,翌日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30公里。海马于十月二十日凌晨横过吕宋北部及减弱为台风,日间采取西北路径进入南海东北部。翌日海马转向偏北方向移动,下午在广东东部汕尾附近登陆,晚间在江西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海马在吕宋北部造成严重破坏,广泛地区出现水浸及山泥倾泻,多间房屋倒塌,最少八人死亡,逾9万人需要紧急疏散。海马亦为广东及福建带来狂风大雨,最少180万人受灾,约600间房屋倒塌,海陆空交通大受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人民币。

二零一六年十月的热带气旋路径图

二零一六年十月的热带气旋路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