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二零一三年十月的热带气旋概述

(路径图)

        二零一三年十月在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出现了九个热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蝴蝶于九月二十六日在西沙东南偏东约580公里的南海中部上空形成,并大致向西北移动,翌日增强为热带风暴。蝴蝶于九月二十八日采取偏西途径移动,横过西沙以东海域,并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它于九月二十九日在西沙以南掠过,并逐渐增强为强台风及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55公里,但随即于当晚减弱为台风。蝴蝶于九月三十日在越南中部沿岸登陆,并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十月一日在老挝与泰国边境交界上消散。蝴蝶吹袭期间,三艘渔船在西沙海域上沉没,导致四人死亡、58人失踪。此外,蝴蝶在越南也导致三人死亡、35人受伤及95 000间房屋受损。

        热带低气压圣帕于九月二十九日在硫黄岛以东约9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并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动,翌日增强为热带风暴。圣帕于十月一日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75公里,并转向北移动。圣帕于十月二日掠过日本东南海域,翌日演变为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菲特于九月三十日在马尼拉以东约1 25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并大致向西北偏北移动,随后三天逐渐增强为台风。菲特于十月五日在琉球群岛附近转向西北偏西移动,并增强为强台风及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55公里,翌日横过台湾以北海域,并减弱为台风。菲特于十月七日凌晨在福建沿岸登陆后迅速减弱,傍晚在内陆消散。根据报章报导,菲特吹袭期间,造成五人死亡、四人失踪、约2 300间房屋倒塌、超过18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7亿元人民币。

        热带低气压丹娜丝于十月四日在关岛之东北偏北约3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并向西北偏西移动及逐渐增强,于十月六日成为台风。丹娜丝于翌日在冲绳岛东南偏东处进一步增强为超强台风及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95公里,并采取西北途径移动,在冲绳岛东北面掠过。丹娜丝于十月八日逐渐转向东北移动,横过日本以西海域,并逐渐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翌日在日本海上演变为温带气旋。丹娜丝吹袭期间,令到济洲及韩国南部部分地区出现水浸及电力中断。

        热带低气压百合于十月九日在马尼拉以东约1 0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并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动。百合于十月十一日在吕宋以东增强成为台风,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45公里。百合当晚横过吕宋,随后三天横过南海中部,在西沙以南掠过,十月十五日在越南中部沿岸登陆,并逐渐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晚上在老挝消散。百合在菲律宾造成13人死亡,超过二百万人没有电力供应。而在越南亦有五人死亡,49人受伤。

        热带低气压韦帕于十月十日在关岛以西约2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并向西北偏西移动,翌日逐渐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及向西北移动。韦帕于十月十三日在硫黄岛之西南偏南增强为强台风,翌日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75公里。韦帕于十月十五日转向东北移动,横过日本以南海域,并减弱为台风,翌日横过日本东部沿岸海域后演变为温带气旋。韦帕为日本东部带来水灾,触发山泥倾泻,造成至少17人死亡、51人失踪、20人受伤、约300间房屋倒塌或受损,逾三万户停电。

        热带低气压范斯高于十月十六日在关岛东南约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初时向西南移动,翌日增强成为台风,并转向西北至西北偏北移动。它于十月十八日进一步增强为超强台风,翌日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230公里。范斯高于十月二十一日减弱为强台风,两天后进一步减弱为台风。它于十月二十四日转向北移动,横过冲绳岛以东海域。范斯高于十月二十五日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并向东北移动,横过日本以南海域,翌日在日本东南的太平洋上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利奇马于十月二十日在威克岛西南偏南约1 1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并大致向西北移动。利奇马在太平洋上逐渐增强,于十月二十二日早上增强为台风,傍晚在关岛东北偏东约1 200公里处成为超强台风,翌日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210公里。它于十月二十五日在硫黄岛以东掠过,并逐渐转向东北移动,翌日减弱为台风,随后在日本以东的太平洋演变为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罗莎于十月二十九日在马尼拉以东约1 51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并大致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动,翌日逐渐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罗莎于十月三十一日进一步增强为台风及横过吕宋北端,在菲律宾造成三人死亡、两人失踪、超过17 000间房屋受损。

二零一三年十月的热带气旋路径图

二零一三年十月的热带气旋路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