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纳沙
台风纳沙 (1117)
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至十月一日
纳沙是香港天文台在二零一一年第四个需要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热带气旋。天文台亦在纳沙袭港期间发出本年首个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 热带低气压纳沙于九月二十三日在马尼拉以东约1 8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并向西北偏西移动。它于九月二十四日增强为热带风暴,翌日再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纳沙于九月二十六日在马尼拉以东约56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进一步增强为台风及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持续风力达到每小时145公里。它于九月二十七日横过吕宋,下午进入南海,九月二十八日继续向西北偏西移动,时速约为20公里,横过南海北部。纳沙于当晚采取西北途径,时速约为22公里,移近华南沿岸。它于九月二十九日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动,下午在海南岛东北部登陆,黄昏时进入北部湾。纳沙于九月三十日首先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并横过北部湾,下午在越南北部沿岸再次登陆及减弱为热带风暴,黄昏时进一步移入内陆,十月一日在越南北部消散。 根据报章报导,纳沙吹袭菲律宾期间触发水灾,导致35人死亡。海南岛、广东及广西至少有四人死亡,一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183千公顷,超过5 300间房屋倒塌或受损,直接经济损失74亿多元人民币。此外,纳沙吹袭越南期间,导致约3 000间房屋受损及11艘船只沉没。 香港天文台于九月二十七日下午10时4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当时纳沙位于香港东南约770公里。当晚本港吹和缓东至东北风。随着纳沙移近香港,九月二十八日本港转吹清劲东北风,高地吹强风。天文台在下午5时20分发出三号强风信号,当时纳沙位于香港东南偏南约510公里。当日黄昏本港风势增强,大部份地区吹强风,离岸及高地间中吹烈风。纳沙于九月二十九日凌晨继续移近,本港风力进一步增强。天文台在上午4时40分发出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当时纳沙位于香港之西南偏南约360公里。纳沙于上午7时左右最接近香港,并在香港西南偏南约350公里处掠过。受到纳沙的广阔环流影响,早上香港南部普遍吹偏东烈风,高地风势间中达暴风程度,大老山、大帽山、青洲、长洲、平洲及昂坪录得超过120公里的阵风。下午随着纳沙进一步移离香港及在海南岛登陆,本港转吹东南风,风势逐渐减弱,天文台于下午4时10分改发三号强风信号,取代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当时纳沙位于香港之西南约450公里。黄昏时本港离岸继续普遍吹强风,晚间较后时间风势逐渐减弱。天文台于九月三十日零时20分改发一号戒备信号,取代三号强风信号。随着风势进一步减弱,天文台于上午6时25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香港天文台总部于九月二十九日上午3时29分录得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999.0 百帕斯卡,当时纳沙位于香港之西南偏南约370公里。 九月二十七日香港大致天晴及天气炎热,部份地区有烟霞。翌日早上仍然大致天晴,但下午转为多云及有狂风骤雨。九月二十九日有狂风骤雨,大屿山及新界西部录得超过60毫米的雨量。受到纳沙的外围雨带影响,九月三十日持续大致多云及有几阵骤雨。 纳沙影响香港期间,引致418宗塌树及15宗塌棚架意外事件,共有25人受伤。其中,一辆的士在新蒲岗太子道东被巨型棚架击中,一名乘客受伤。港岛柴湾对开海面一艘浮坞连运沙船断缆后在港内飘浮,船身首先撞毁油库码头,再连续撞击杏花邨堤岸,其间运沙船一条伸出的运输管一度与民居接近,超过50名居民须紧急疏散。受到恶劣天气影响,香港国际机场共有超过40班航班被取消,约490班航班延误,44航班转飞其他机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