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海马
超强台风海马 (1622)
二零一六年十月十四日至二十二日
海马是二零一六年第九个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海马吹袭香港期间,天文台需要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是自一九九五年台风斯宝以来再一次在十月份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热带低气压海马于十月十四日下午在关岛以南约71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移动,并逐渐增强。海马于十月十七日晚上发展为超强台风,并向西北偏西移动,翌日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30公里。海马于十月二十日凌晨横过吕宋北部及减弱为台风,日间采取西北路径进入南海东北部。翌日海马转向偏北方向移动,下午在广东东部汕尾附近登陆,晚间在江西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海马在吕宋北部造成严重破坏,广泛地区出现水浸及山泥倾泻,多间房屋倒塌,最少八人死亡,逾9万人需要紧急疏散。海马亦为广东及福建带来狂风大雨,最少180万人受灾,约600间房屋倒塌,海陆空交通大受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人民币。
香港天文台在十月二十日早上8时2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当时海马集结在香港之东南偏东约750公里。日间本港吹轻微至和缓偏北风。随着海马靠近广东沿岸,天文台在晚上8时40分发出三号强风信号,当时海马位于香港之东南约440公里。晚间本港风势逐渐增强,吹清劲北至西北风,高地间中吹强风。由于海马继续靠近珠江口以东的沿岸地区,天文台在十月二十一日上午6时10分发出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当时海马集结在香港之东南偏东约230公里。本港风力显着增强,普遍吹强风至烈风程度的西北风。海马于下午一时左右在汕尾附近登陆并最接近香港,其中心在香港之东北偏东约110公里。随着各区开始转吹西南风,天文台于下午2时15分改发八号西南烈风或暴风信号。下午海马移入内陆及减弱,本港风力逐渐缓和,天文台于下午5时20分改发三号强风信号,取代八号西南烈风或暴风信号,并于当晚10时1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在海马的影响下,九龙天星码头、香港国际机场及流浮山录得的最高每小时平均风速分别为每小时63、65及70公里,而最高阵风则分别为每小时88、85及110公里。横澜岛录得最高潮位2.89米(海图基准面以上),而尖鼻咀及横澜岛则录得最大风暴潮(天文潮高度以上) 0.65米。各站录得的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如下:
站 | 最低瞬时 海平面气压 (百帕斯卡) |
日期/月份 | 时间 |
香港天文台总部 | 990.7 | 21/10 | 上午11时32分 |
香港国际机场 | 992.4 | 21/10 | 下午12时11分 |
打鼓岭 | 989.2 | 21/10 | 下午12时26分 |
大埔 | 987.8 | 21/10 | 下午12时30分 |
沙田 | 989.7 | 21/10 | 下午12时06分 |
上水 | 989.6 | 21/10 | 下午12时19分 |
流浮山 | 990.2 | 21/10 | 正午12时 |
长洲 | 990.3 | 21/10 | 下午12时05分 |
横澜岛 | 988.3 | 21/10 | 上午10时32分 |
在海马前方的下沉气流影响下,十月二十日本港部分时间有阳光及有烟霞。海马的环流于十月二十一日为本港带来狂风大雨,各区普遍录得超过70毫米雨量,新界东部、九龙城及黄大仙的雨量更超过100毫米。随着海马移入内陆,十月二十二日本港天气好转,部分时间有阳光。
海马吹袭香港期间,最少有13人受伤,另有近300宗塌树报告及多宗高空坠物意外。荔枝角消防局附近及西贡龙尾村分别有大树塌下,压毁三辆私家车。东铁线大学站附近的塌树则导致列车服务一度受阻。大围及沙田分别有帆布檐篷及围板被吹翻,导致两人受伤。一人在西贡早禾坑对开海面划独木舟时堕海,其后获救。在强风的影响下,深圳湾公路大桥一度封闭。香港国际机场有超过730班航班取消或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