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抽」去的艾利
星期五, 2016年10月14日
上星期进入南海东北部的艾利,不失秋季热带气旋的本色,在香港东南约250公里外扰攘了数天(图一)。艾利最初稳定地向西行了一段时间,后来「抽头」往东北移近华南沿岸,最终180度转身往西南走,耗尽精力后在海上减弱为低压区。这么曲折而又飘忽的移动路径,气象人员事前能预测得到吗?

图一 热带气旋艾利依照红黄绿次序的箭嘴方向在南海东北部徘徊,并在最后减弱为低压区。
一如既往,各大电脑预报模式初时对艾利的移动路径存在很大分歧。例如在10月6日各大电脑模式计算的结果当中(图二),美国气象局及英国气象局的电脑模式显示艾利会由偏西的路径转往偏北的路径,而欧洲中心电脑模式的预报路径颇迂回曲折,显示艾利会向东南然后再向东北绕一个圈,随后移向香港。至于日本气象厅的电脑模式,则显示艾利会缓慢向西南走。总括来讲,就是各说各话。

图二 各大电脑模式在10月6日星期四对艾利移动路径的预报(括弧日期代表香港时间当日下午8时的位置),严重分歧的路径貌似一只八爪鱼。
天气预报员要在这些不同的模式运算结果当中作出选择,实非一件易事,除了要仔细检视哪个模式的分析较为接近实际情况,又要判断哪个预测大气环流的变化较为合理。我们当时考虑的其中一个因素,是认为在艾利以东的高空反气旋将会短暂作主导,引领艾利往偏北方向移动(图三),而随后引导气流将会显著减弱,艾利因而减慢移动速度并于南海东北部徘徊。天文台因此在10月6日星期四晚上,即发出1号风球当晚,将预测路径由原来稳定往西走,改为预测翌日(即10月7日星期五)速度会减慢并开始拐向北,然后再采取西南的路径。其他气象中心其后也为艾利的预测路径作出类似调整(图四)。
虽然当日天文台未有预测艾利最后会往东北走并差不多绕一个圈,但当时总算早着先机,成功预测艾利会由偏西的路径转往偏北的路径。毕竟,以现今科技来说,预测移动飘忽的热带气旋还是一个挑战。

图三 在西北太平洋上的的高空反气旋为艾利带来往偏北方的引导气流。(附箭嘴的黑色线代表5千多米高的气流方向,橙黄色和蓝色分别代表该高度的较干和较湿区域。)

图四 香港天文台及其他气象中心在10月6日星期四对艾利移动路径的预报(括弧日期代表香港时间当日下午8时的位置)
至于强度预测方面,虽然有个别电脑模式预测艾利有可能增强为台风,但是我们根据过往经验,考虑了艾利附近的各个大气和海洋条件,包括水平和垂直的风向风速变化、海水温度、以及东北季候风的影响等,预测艾利不会增强为台风。而最后结果也相当吻合。
由于艾利缓慢地在香港东南超过250公里的地方徘徊,香港吹偏北风,受山形屏蔽影响,普遍风力不大。有见艾利对香港的威胁减退,天文台亦于10月9日凌晨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其后艾利亦在东北季候风的步步进逼下逐步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岑智明 李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