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阵风 vs 持续风速

教育资源图示

教育资源

阵风 vs 持续风速


2019年11月

当天文台发出雷暴警告后,市民有时会收到以下提示:「预料高达每小时70公里以上的阵风吹袭本港」。当听到每小时70公里的风速,其中一个疑问可能是风速会否已达到「八号风球」的风力(持续风速达每小时 63 至 117 公里)?

气象定义上,雷暴警告中所提及的「阵风」和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定义中的「持续风速」是不同的。「持续风速」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风速,例如本港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发出是以「持续风速」作为参考,而香港则采用10分钟为平均时段。「阵风」则指瞬时的最高风速,相对「持续风速」来说,「阵风」的风速一般较高且起伏变化较大。我们可以用2019年7月的热带风暴韦帕及2019年4月的雷暴个案作比较。在2019年7月31日,本港在热带风暴韦帕袭港期间曾发出三号信号及八号信号,长洲的十分钟平均风速在当日早上有上升的趋势,并在下午至晚上大部分时间维持在强风至烈风程度(图一a)。反观雷暴所产生的阵风,则可以在数分钟内急速上升及下跌(即「大上大落」)。在2019年4月20日,一道有组织的雷雨带由广东内陆南移并在下午横过本港(图二),当飑线横过位于市区的京士柏自动气象站时,最高阵风曾在下午二时至三时间高达每小时117公里(图一b),是该站自1992年开始运作以来在非热带气旋情况下的最高阵风纪录。然而同一段时间(下午二时至三时)京士柏的最高十分钟平均风速只有每小时36公里,可见「阵风」与「持续风速」的差异可以非常大。

图一

图一: (a) 2019年7月31日热带风暴韦帕袭港期间长洲的十分钟平均风速(公里/小时)的变化
(b) 2019年4月20日当飑线横过香港时京士柏在下午2时至3时的阵风(公里/小时)变化

图二

图二: 2019年4月20日下午2时24分的雷达图像

一般来说,热带气旋带来的大风会持续较长时间,而天气报告中的风力描述(如清劲、强风等字眼)是基于持续风速。相对来说,强雷暴所带来的猛烈阵风维持时间较短,而雷暴的发展与消散亦较快。纵使雷暴带来的阵风来得快去得快,但风速突然颷升的破坏力可以相当惊人。猛烈阵风可以吹翻海上的小艇,并对户外活动人士构成危险,市民要留意天文台与雷暴相关的阵风信息。当天气报告中出现「狂风雷暴」或「猛烈阵风」等字眼,大家要特别小心雷暴导致的风速骤然增强或风向突然改变,要小心防范。

值得留意的是一些带来猛烈阵风的雷暴个案亦可发生在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生效期间。例如当一号戒备信号生效时,虽然热带气旋与本港的距离尚远,但因高温触发的雷暴仍可能会为本港带来猛烈阵风,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市民除了留意风暴消息外,亦要留意相关的阵风信息。

参考资料:

  1. 飑线与石湖风—2005年5月9日狂风大揭秘
  2. 提防阵风
  3. 雷暴来临前为什么会突然刮起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