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无人机进行气象测量
利用无人机进行气象测量
林铭津
2025年9月
近年,无人机在低空领域(离地面约300尺或以下)的应用日益普及,天文台亦有利用无人机进行气象测量。
与传统设备相比,无人机具有高度灵活性,受地形和环境限制较小。利用无人机搭载气象仪器,如温度计和风速计,即可执行大气观测任务 (图一)。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遥控无人机进行垂直探空、在特定高度停留或盘旋,收集温度、湿度、气压及风速风向等重要气象数据,大大提升了数据收集效率。

图一 天文台使用的无人机和搭载的气象仪器。
过去数月,天文台利用无人机进行了多次气象测量的测试。结果显示,无人机测量的温度、湿度、风速及风向等数据,与传统仪器的观测结果相近,天文台亦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大气科学研究。
在2025年4月,天文台于大埔吐露港一带进行了无人机气象测量。无人机从白石角海滨长廊起飞,飞越吐露港抵达马鞍山海滨长廊,并多次往返(图二)。收集的数据不仅有助了解地形对气象情况的影响,还可协助研究湍流效应等局部现象。当无人机靠近白石角和马鞍山沿岸时,观测到湍流动能上升,但在吐露港海面则相对较低,表示两岸区域的湍流活动较为显著,相信是由地形因素所导致。相关数据亦被用于与高解析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进行比对验证,以提升模式的预报效能。
天文台将继续善用无人机技术,辅助低空天气监测工作,并在本港更多地区进行大气观测任务,收集气象数据作分析研究,以支援天气预报及低空经济活动。

图二 天文台在2025年4月于大埔吐露港一带进行的无人机观测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