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承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双重打击
无论对生态系统或人类来说,珊瑚都有很高的价值。珊瑚礁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之所,支撑著相关的生态系统;沿海的珊瑚礁结构可减缓猛烈风浪带来的威胁,保护沿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然而,人为的气候变化却为珊瑚带来双重打击。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到大气中,加剧了温室效应,使地球累积更多热能,约九成的额外热能被海洋吸收,海洋暖化导致珊瑚白化。珊瑚的颜色来自活在其组织内的共生藻,海温上升会促使珊瑚驱走共生藻,珊瑚因而变白。由于珊瑚的食物主要来自共生藻光合作用的衍生物质,白化中的珊瑚会变得脆弱而容易生病,甚至最终可能会死亡。
此外,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大约百份之二十五被海洋吸收,造成海洋酸化,海水中的碳酸根离子因而减少,严重影响珊瑚的钙化过程及骨骼生长。
世界气象组织公布2016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飙升至403.3ppm,是过去八十万年来最高。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全球变暖持续,珊瑚白化事件的平均出现频率在过去四十年间增加了四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除非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减少,否则所有属于世界遗产的珊瑚礁可能在2100年之前消失。

一只海龟在大堡礁已白化的珊瑚上游过
(相片来源:The Ocean Agency / XL Catlin Seaview Survey / Richard Vevers)